实施经济责任审计是审计机关的法定职责。根据两办《暂行规定》及《实施细则》的规定,审计机关根据干部监督管理部门的委托、人民政府的指令,负责组织实施经济责任审计。审计机关是经济责任审计的主体。
内部审计机构是部门、单位内部设立的负有审计职责的内部监督机构。根据中办发[1999]20号文件和《中央纪委、中央组织部、监察部、人事部、审计署关于进一步做好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意见》(审办发[2001]7号)的要求,目前大部分内部审计机构,都开展了对其内部管理的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根据《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的规定,内部审计机构的职责之一是实施经济责任审计。内部审计机构从事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依据两办《暂行规定》及《实施细则》和企业内部管理的有关规定进行。内部审计机构可以独立开展对其内部管理的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也可以根据国家审计机关的授权或委托,参与到国家审计机关进行的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中。在没有成立专门内部审计机构的情况下,专职审计人员也可以进行经济责任审计工作。
管理部门、审计机关可以根据经济责任审计的实际情况,全部或者部分委托社会审计组织实施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或者调用社会审计组织的审计人员参与到经济责任审计中来。例如,对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领导人员的经济责任审计可以委托社会审计机构具体实施。内部审计机构也可以委托社会审计组织实施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或者调用社会审计组织的审计人员参与到内部审计机构实施的经济责任审计中来。根据两办《暂行规定》,审计机关只能将国有企业及国有控股企业领导人员的经济责任审计项目委托给社会审计组织实施,而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项目则不能委托社会审计组织实施。
主营业务收入的分析过程。通过比较本期与上期的主营业务收入和毛利率,分析产品销售结构和价格变动,并确定可接受的差异额。同时,将实际情况与期望值进行比较,调查差异超过可接受的差异额的情况。此外,还抽查了主营业务成本结转明细清单,检查了主营业务收入确认条件
由于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的好坏事关被审计领导干部的政治生命,因而被审计者十分关注审计的评价,会提出一些要求,在这种情况下审计人员绝不能一味地满足被审计领导干部的要求或以审计人员与被审计领导干部感情好坏,以感情论功过,作出不符合实际的评价而增大审计风险。要
内部控制制度是事业单位内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事业单位内部为实现组织目标,确保财产物资的安全、完整,财务信息的真实、合法,各项经济活动的合规、合法及效益性,利用内部因分工不同而产生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机制,建立起来的一系列内部管理制度。内部控制制
内部审计的内容主要是依据企业经营战略目标、单位内部的定额、计划指标及内部管理制度等,检查企业各项内部控制的执行情况、经济活动取得的经济效益等,提出各项改善措施,评价企业内部受托经济责任的履行情况等。内部审计的种类,包括财务审计、经济效益审计、经营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