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涂改、倒卖、出租、出借行政许可证件,或以其他非法方式转让行政许可证件;
2. 超越行政许可范围从事活动;
3. 向负责监督检查的行政机关隐瞒有关情况、提供虚假材料或拒绝提供反映其活动情况的真实材料;
4. 违反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行为。
如果被许可人的违法行为构成犯罪,将由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二十条,当两个以上的人民法院都有管辖权时,原告可以选择其中一个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如果原告向两个以上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提起诉讼,那么最先收到起诉状的人民法院将负责审理。
如果人民法院发现受理的案件不属于自己的管辖范围,应当将案件移送给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被移送的人民法院不得自行移送。
如果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因特殊原因无法行使管辖权,上级人民法院将指定另一家人民法院行使管辖权。
当人民法院对管辖权发生争议时,应由争议双方协商解决。如果协商不成,将报告它们的共同上级人民法院指定管辖。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二十四条,有权提起诉讼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是原告。如果有权提起诉讼的公民死亡,其近亲属可以代为提起诉讼。如果有权提起诉讼的法人或其他组织终止,承受其权利的法人或其他组织可以提起诉讼。
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将成为被告。经复议的案件,如果复议机关决定维持原具体行政行为,那么作出原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将成为被告;如果复议机关改变原具体行政行为,那么复议机关将成为被告。
如果有两个以上的行政机关作出同一具体行政行为,那么共同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将成为共同被告。由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所作的具体行政行为,该组织将成为被告。由行政机关委托的组织所作的具体行政行为,委托的行政机关将成为被告。如果行政机关被撤销,继续行使其职权的行政机关将成为被告。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二十六条,当事人一方或双方因同一具体行政行为发生的行政案件,或因同样的具体行政行为发生的行政案件,如果人民法院认为可以合并审理,将进行共同诉讼。
与提起诉讼的具体行政行为有利害关系的其他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可以作为第三人申请参加诉讼,或由人民法院通知参加诉讼。
如果公民没有诉讼行为能力,其法定代理人将代为诉讼。如果法定代理人互相推诿代理责任,人民法院将指定其中一人代为诉讼。
个人所得税的自行申报义务及法律责任。年所得超过12万元的个人需自行申报个税,未履行申报义务将承担法律责任。未造成税款流失的,可处以罚款;造成税款流失的,需追缴税款并罚款。故意不如实申报导致犯罪的,将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并处罚。根据刑法规定,偷税数额的不
刑事拘留与行政处罚的区别。两者虽都涉及对违法行为的处罚,但性质和目的不同。行政处罚是行政机关对违法行为的行政制裁,维护社会秩序和保护公共利益;而刑事拘留是刑事司法机关对犯罪嫌疑人或现行犯采取的强制措施,确保刑事案件的顺利进行。两者在主体、程序、权力来
行政处罚和民事赔偿的关系。行政处罚针对违法行为,旨在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而民事赔偿是对违法行为造成的侵害进行的经济补偿。针对殴打或故意伤害他人的行为,行政处罚有明确的处罚标准。同时,存在某些情形会加重行政处罚。除了行政处罚,违法行为还需进行民事赔
行政处罚中的没收非法财物是否可以抵扣罚金的问题。明确指出现行的法律规定下,没收的非法财物不可以抵扣罚金,因为没收非法财物和罚金的性质存在本质区别。没收非法财物是行政机关对违法行为人的处罚形式,而罚金是人民法院对犯罪分子的强制性财产惩罚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