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机关在进行行政处罚时,必须以事实为基础,以法律为准绳。在做出处罚决定之前,行政机关必须向当事人告知处罚决定所依据的事实、理由和法律依据,并告知当事人的合法权利。行政机关在实施处罚过程中,不得偏袒任何一方。如果行政机关工作人员与被处罚人存在利害关系,应当回避。对于以权谋私、收受贿赂等腐败行为,行政机关要坚决防止和打击。任何违反行政处罚法律规定目的、程序、方式的行为,以及事实不明、证据不足、法律依据不当的情况,都不得执行。
行政处罚工作必须考虑整体情况,符合行政管理工作的目标。行政机关不能因为增加工作任务而加重行政处罚,导致本可以减免处罚的人受到处罚,或者加大罚款的适用。行政处罚机关不得因为被处罚人的身份不同而采取不同的处罚措施。在执行处罚时,应该保障被处罚人的最低生活要求。行政处罚必须在合理的范围内,既要合法,又要合理。
行政处罚的法律、法规、规章都必须向全国公布,不同行业、不同层级的行政法规汇编中都应包含行政处罚的法律规范。相关的行政处罚法规也需要加强编纂和公布。同时,要全面加强行政处罚法律规范的宣传教育工作,使广大人民群众了解相关法律,遵守法律。
行政机关在进行具体的行政处罚时,必须公开进行。无论是适用简易程序还是普通程序,都应该公开违法事实、证据、法律依据以及具体处罚决定。所有的行政处罚都必须依法进行,允许被处罚人提出申辩和质证,也允许广大人民群众进行监督。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中关于病危是否能免除行政处罚的问题。虽然病危状况本身不能免除处罚,但在特定情况下,如未成年人、精神病人、未被发现的犯罪行为以及特定情节和表现等,可以考虑是否免予行政处罚。
失信被执行人的孩子是否可以参军的问题。根据征兵政治审查规定,失信被执行人的孩子如果满足政治条件,包括热爱党、祖国、军队等,并且没有涉及其他不符合征集服现役的情形,那么他们仍然可以参军。父母的失信情况不会对孩子的参军资格产生影响。
不服行政处罚复议决定,根据,行政复议法实施条例第四十八条第二款规定,上级行政机关认为行政复议机关驳回行政复议申请的理由不成立的,应当责令其恢复审理。行政复议被驳回相当于复议机关做出了具体行政行为,可以向法院起诉。
行政处罚是指行政主体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对违反行政法规范,尚未构成犯罪的相对人给予行政制裁的具体行政行为。行政处罚特征是:实施行政处罚的主体是作为行政主体的行政机关和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行政处罚的对象是实施了违反行政法律规范行为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