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财税法 > 审计法 > 审计程序 > 什么是应收票据审计

什么是应收票据审计

时间:2024-11-18 浏览:71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12733

应收票据审计的定义

应收票据审计是对以书面形式表现的债权资产进行审核,以确定其存在、所有权、记录完整性、有效性和正确披露等方面的情况。应收票据作为企业赊销业务的一部分,其审计必须与赊销业务相结合。

应收票据审计的目标和程序

(1) 审计目标

① 确定应收票据的存在性;

② 确定应收票据归属于被审计单位;

③ 确定应收票据增减变动的记录完整性;

④ 确定应收票据的有效性和可收回性;

⑤ 确定应收票据年末余额的正确性;

⑥ 确定应收票据在会计报表中的合适披露。

(2) 审计程序

① 获取或编制应收票据明细表,复核加总数目并核对期末余额与报表、总账和明细账是否一致;

② 监盘库存票据;

③ 必要时,抽取部分票据向出票人函证,以确认其存在性和可收回性,并编制函证结果汇总表;

④ 检查有疑问的商业票据是否曾经更换或延期,并向出票人函询以确定其兑现能力;

⑤ 验明应收票据的利息收入是否正确入账;

⑥ 对于已贴现的应收票据,审计人员应审查贴现额和利息额的计算是否正确,并评估会计处理方法的适当性;复核、统计已贴现和已转让但未到期的应收票据的金额;

⑦ 验明应收票据在会计报表中的披露是否合适。审计人员应检查被审计单位资产负债表中应收票据项目的数额是否与审定数相符,是否排除了已贴现票据,并是否在报表补充资料中准确反映了贴现的商业承兑汇票。

应收票据的业务处理流程审计

重视对应收票据业务处理流程的审计,以最大限度地降低审计风险。应收票据业务处理流程包括接受顾客定单并签订合同、批准赊销信用、发出货物、开具发票和接受应收票据等五个基本环节。因此,应收票据业务处理流程审计具体包括:

1. 审计签订合同的流程

审计被审单位销售部门在接受客户定单时是否签订书面合同,并确保销售合同按照销售权限规定进行审核和签字。

2. 审计批准赊销信用的流程

审计被审单位赊销批准是否根据企业赊销政策和授权的信用额度进行,并确保信用管理部门在收到销售单后对客户的赊销信用额度和未付款余额进行比较。

3. 审计发出货物的流程

审计被审单位仓库保管部门在收到销售部门审核签字的销售单后是否及时发出货物。

4. 审计开具发票的流程

审计被审单位财务部门是否由专人开具销售发票,并确保发票审核与销售合同或销售审核单的数量、价格和付款方一致。

5. 审计接受应收票据的流程

审计被审单位是否按照相关程序确保各部门和员工对应收票据的处理,并严格按照规定办理应收票据的手续。

应收票据的业务控制审计

及时进行应收票据业务控制审计,为实现应收票据审计目标提供坚实的基础。应收票据业务控制审计具体包括:

1. 审计职责分离控制

审计销售、仓库保管和财务部门的职责分离情况,以确保单位资产的安全。

2. 审计授权审批控制

(1) 在销货发生之前,赊销业务必须按制度经过相关人员审批,特别是销售合同的审批。

(2) 不得发出货物未经正当审批。

(3) 销售业务发生时,销售价格、销售方式、运费、折扣等必须经过审批。

3. 审计信用调查与授信审核控制

应设立信用管理部门,负责按规定标准和权限进行授信审核工作;对新客户,应收集其信用资料,填写授信审核表,并进行初次授信审核;对老客户,应每半年进行一次信用调查,以确定是否变更给予客户的信用条件。

4. 审计凭证和记录控制

审计凭证和记录的连续编号是否按规定处理,以防止经济业务遗漏和重复。例如,企业在收到顾客定货单后立即编制多联的销售单,用于赊销批准、发货记录、向顾客开具账单等。

5. 审计制度控制

为了及时有效地管理应收票据,保证单位资金的良性循环,应设立应收票据预警信息反馈系统,并定期核对应收票据和实收账款,由单位领导和被授权人对呆账和死账进行审查和分析,以便及早收回应收票据的承兑款项。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审计业务约定书的考虑因素

    签订审计业务约定书时需考虑的因素。其中包括被审计单位的网络应用、网络风险以及电子商务对其管理层的影响。同时,还需考虑网络经济的影响及被审计单位的风险应对措施。在证据收集程序中,应注意使用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并考虑电子证据的充分性和适当性。此外,开发电子

  • 虚构收入:违法手法及其普遍性

    虚构收入的各种违法手法及其普遍性,包括利用阴阳合同、提前确认收入等现象。同时,也介绍了企业盈利管理中常用的推迟确认收入的手法。此外,还提到了企业转移费用、虚增利润的手段,如通过费用资本化、递延费用及推迟确认费用等方式调节利润。这些手法往往涉及会计操作

  • 审计方法

    五种审计方法,包括比较分析法、外部借鉴法、统计核算法、法规衡量法和目标管理法,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审计范围包括法律符合性、行政管理、员工记录、员工关系以及人事信息系统等方面。审计内容主要包括人力资源合规性和人力资源财务审计。通过审计,可以发现问题

  • 内部审计的问题及对策

    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存在的问题包括:内部审计管理体制不独立、法规制度不完善、人员素质低和技术落后。完善内部审计发展的对策包括:提高内部审计的独立地位、加强审计队伍建设并提高人员素质、加强内部审计法律法规和制度建设。

  • 票据贴现的会计处理与记账
  • 主营业务成本如何确认
  • 什么是应收票据审计
审计法知识导航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