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行政与行诉 > 国家赔偿法 > 国家赔偿 > 国家赔偿时效中止是怎么规定的

国家赔偿时效中止是怎么规定的

时间:2024-08-07 浏览:33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127527

我国《国家赔偿法》关于赔偿请求时效的规定

一、时效中止的要点

根据我国《国家赔偿法》第32条第2款规定,赔偿请求人在赔偿请求时效的最后6个月内,如果因不可抗力或其他障碍无法行使请求权,时效将中止。中止时效的原因消除后,赔偿请求时效期间将继续计算。这一规定与《民法通则》的规定完全一致。

根据以上规定,时效中止有以下三个要点:

1. 时效期间已过1年6个月

只有在赔偿请求时效的最后6个月内出现法定中止事由,才能形成时效中止。这意味着赔偿请求时效期间必须已经过了1年6个月。

2. 不可抗力或其他障碍必须达到一定程度

在赔偿请求时效的最后6个月内出现的不可抗力或其他障碍,必须达到使赔偿请求人无法行使请求权的程度。不可抗力一般指地震、水灾、火山爆发等自然灾害,而其他障碍指突发疾病、意外伤害等导致赔偿请求人无法行使请求权的程度。

3. 中止后的时效期间继续计算

当造成时效中止的原因消除后,时效期间应继续计算,包括中止前的1年6个月。

二、时效中断和时效延长

除了时效中止,还存在时效中断和时效延长两种情况。

时效中断是指时效期间进行中,因某种法定事由导致过去经过的时效期间无效。当该事由消失后,时效期间重新开始计算。这些法定事由包括提起诉讼、当事人一方提出要求或同意履行义务。然而,国家赔偿法并未规定时效的中断。

时效延长是指请求权人在时效期间未行使请求权,且没有法定时效中止事由,但根据审查认为其不行使请求权有正当理由,根据具体情况对时效期限予以适当延长。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国家赔偿的诉讼时效及其适用规则

    国家赔偿的诉讼时效及其适用规则。国家赔偿包括行政赔偿、刑事赔偿和司法赔偿,其诉讼时效为两年。赔偿请求人在申请行政复议或提起行政诉讼时,应遵守相关时效规定。因不可抗力等原因无法行使请求权利的,时效可中止。赔偿义务机关应在两个月内依法赔偿,否则赔偿请求人

  • 国家赔偿时效及请求权行使

    国家赔偿相关的时效和请求权的行使问题。赔偿请求时效为两年,自国家机关行为违法确认之日起算,被羁押期间不计算在内。若因不可抗力等原因无法行使请求权,时效可中止。赔偿义务机关应在收到申请两个月内赔偿,未予赔偿或请求人对赔偿数额有异议可申请复议或向赔偿委员

  • 国家赔偿责任的归属问题

    国家赔偿责任的归属问题及其理论基础。国家赔偿责任被视为一种特殊的责任类型,在不同法系中有不同的定位。关于国家赔偿责任的性质,存在多种学说,包括代位责任说、自己责任说等。不同学说对国家赔偿责任的性质有着不同的解释,因此应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国家赔偿责任

  • 强拆违法申请行政赔偿时效

    关于强拆违法申请行政赔偿的时效问题。赔偿请求时效依据《国家赔偿法》,从违法行为被确认之日起开始计算。特殊情况下,如受害人被羁押或因不可抗力等原因无法行使赔偿请求权,时效会有所调整。受害者可根据法律规定结合具体情况合理提出赔偿请求。

  • 强拆违法申请行政赔偿的时效是多久
  • 国家赔偿的时效和申请要求
  • 国家赔偿的定义和适用情形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