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侵犯公民人身权的赔偿,我国主要采用金钱赔偿的方式。一般来说,对人身造成的损害是难以用金钱来赔偿的,因为人身权不是金钱可以衡量的,但是在损害已经发生的情况下,除了对仍在继续的损害停止侵权外,尚未有比金钱赔偿更适合的赔偿方式。这是因为一旦发生人身损害,必将给受害人带来系列的财产损失。如因为劳动能力的部分或全部丧失而减少或失去劳动报酬,为消除病痛或恢复健康或安葬支付的费用,无法履行法定的赡养或抚养的义务等等。此外,人身不但是物质利益的载体,还是精神、情感等精神活动的载体,金钱的补偿可以使受害人的精神得到安慰,从这些意义上来说,人身损害是适用金钱赔偿的[3]。
(一)侵犯公民人身自由的赔偿
国家赔偿法规定,侵犯公民人身自由的,每日的赔偿金按照国家上年度职工日平均工资计算。最高人民法院1996年5月发布的《关于人民法院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几个问题的解释》第六条规定:“上年度”是指赔偿义务机关、复议机关或者人民法院赔偿委员会作出赔偿决定时的上年度;复议机关或者人民法院赔偿委员会决定维持原赔偿决定的,按作出原赔偿决定时的上年度执行。国家上年度职工日平均工资数额,以职工年平均工资除以全年法定工作日数的方法计算。年平均工资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字为准。
对于侵犯公民人身自由的,我国采用统一标准支付赔偿金,体现了同等损害、同等赔偿的原则、便利和适应的原则。
(二)侵犯公民生命健康权的赔偿
一是造成公民身体伤害的,支付医疗费,以及赔偿因误工减少的收入。减少的收入每日的赔偿金按照国家上年度职工年平均工资计算,最高额为国家上年度职工平均工资的5倍。
二是造成公民部分或者全部丧失劳动能力的,应支付医疗费,以及残疾赔偿金,残疾赔偿金根据丧失劳动能力的程度确定,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最高额为国家上年度职工年平均工资的10倍。全部丧失劳动能力的为国家上年度职工年平均工资的20倍。
三是造成
公民死亡的,应当支付死亡赔偿金、丧葬费,总额为国家上年度职工年平均工资的20倍。
造成公民全部丧失劳动能力、死亡的,对其所扶养的无劳动能力的人还应当支付生活费。生活费的发放标准参照当地民政部门有关生活救济的规定办理。被扶养的人是未成年人的,生活费给付至18周岁止;其他无劳动能力的,生活费给付至死亡时止。生活费的计算参照婚姻法、继承法的有关规定按比例负担。受害人是惟一扶养人的,被扶养人的生活费全部由国家负担;还有其他扶养人的,国家只负担受害人应负担的部分。
刑事赔偿范围的界定,包括赔偿的行为范围和赔偿的损害范围。赔偿行为范围指国家对于刑事司法侵权行为造成的损害承担赔偿责任的行为范围,而赔偿损害范围涉及人身损害、财产损害、直接损害、间接损害、物质损害与精神损害等方面。西方国家和我国对于刑事赔偿范围的理解存
刑事赔偿的范围和情况,包括刑事诉讼中的赔偿如错误拘留、逮捕、无罪错判和身体伤害等,以及不承担赔偿责任的情形如公民故意作虚伪证供、特定年龄和精神状态下的人犯罪、与刑事职权无关的个人行为等。同时,也介绍了关于复议的相关规定。
我国法律体系中行使法律权力的机关及其职能。主要包括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和执行刑事判决的监狱管理机关,它们分别负责行使检察权、审判权和监狱管理职权。人民检察院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护公民权益,监督公安机关依法办案;人民法院审理各类案件,保障司法独立和公正
刑事赔偿范围包括对人身权和财产权的侵犯情形。对于错误拘留、错误逮捕、再改判无罪并已执行刑罚的人,以及因刑讯逼供或暴力行为导致身体伤害或死亡的人,受害人有权获得赔偿。对于违法采取查封、扣押、冻结、追缴等措施,以及再改判无罪并已执行罚金或没收财产的情况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