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目前实行的《审计法》是2006年2月28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20次会议修订通过,并于2006年6月1日起正式施行的。它的出台,健全了我国审计监督机制,完善了审计监督职责,加强了审计监督手段,规范了审计监督行为。到目前,审计法仍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随着经济环境的日益复杂,它的一些规定已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为了进一步推动审计法的贯彻落实,完善我国审计监督制度,加强和规范审计工作,国务院及时对《审计法实施条例》进行了修订,弥补了现有法规的不足。
新修订的《审计法实施条例》比旧法更细化和明确,具有更强的操作性。新实施条例有很多值得期待的亮点:
新条例规定,审计机关依照审计法第三十六条规定,可以就有关审计事项向政府有关部门通报或者向社会公布对被审计单位的审计、专项审计调查结果。审计机关经与有关主管机关协商,可以在向社会公布的审计、专项审计调查结果中,一并公布对社会审计机构相关审计报告核查的结果。审计机关拟向社会公布对上市公司的审计、专项审计调查结果的,应当在5日前将拟公布的内容告知上市公司。
新条例规定,审计人员与被审计单位有经济利益关系应回避。除特殊情况外,审计人员不得随意撤换。
新条例规定,地方审计机关负责人任免应征求上级审计机关意见。同时,审计机关查询被审计单位金融账户负有保密义务,审计机关封存被审计单位资产期限为7日以内。
新条例将违反国家规定取得的资产新增了“有价证券”。
新条例规定,审计组提出审计报告前应征求被审计单位意见。
综上所述,新修订的《审计法实施条例》相比旧法更加细化和明确,增加了审计透明度,限制了审计人员的撤换,加强了对审计机关的监督,追踪审计资金,新增了违反国家规定取得的资产范畴,并强调了征求被审计单位意见的重要性。
新条例下审计监督范围的进一步明确。审计机关将对财政资金的运用进行跟踪审计,政府投资建设项目审计范围明确,专项审计调查范围增加。同时,审计结果的公布更加开放,并明确不事先通知的直接审计情形。为规范审计机关行为,保障审计决定的准确和公正,新条例还加强对审
从事审计工作的人员所需的要求。审计人员应具备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并在办理审计事项时回避利害关系,同时负有保密义务。审计机关在封存被审计单位资料时需遵循程序,并由专门领导负责组织和指导审计工作。
为了进一步推动2006年修订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的贯彻落实,完善我国审计监督制度,加强和规范审计工作,国务院对审计法实施条例进行修订。新修订的审计法实施条例共七章五十八条,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的有关规定予以细化。为了便于读者全面了解本条例
为了进一步推动审计法的贯彻落实,完善我国审计监督制度,加强和规范审计工作,国务院及时对《审计法实施条例》进行了修订,弥补了现有法规的不足。第据新条例的规定,被审计单位对审计机关进行审计监督作出的审计决定不服的,可以自审计决定送达之日起60日内,提请审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