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重大明显的冤假错案,司法监督是主要的纠正措施。上级人民法院或检察院可以通过申斥、抗诉等方式进行司法监督,以发现并纠正认定事实或适用法律上的错误。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二百四十三条规定,各级人民法院院长对已经生效的判决和裁定发现认定事实或适用法律上确有错误的情况,必须提交审判委员会处理。最高人民法院对已经生效的判决和裁定发现确有错误的情况,可以提审或指令下级人民法院再审。最高人民检察院对已经生效的判决和裁定发现确有错误的情况,可以按照审判监督程序向同级人民法院提出抗诉。
当人民检察院提出抗诉的案件被接受后,接受抗诉的人民法院应当组成合议庭重新审理。如果原判决事实不清楚或证据不足,可以指令下级人民法院再审。上级人民法院指令下级人民法院再审时,应当指令原审人民法院以外的下级人民法院审理;如果原审人民法院审理更为适宜,也可以指令原审人民法院审理。重新审判的案件,由原审人民法院审理的,应当另行组成合议庭。根据案件的审理程序,可以确定是否可以上诉或抗诉,以及所作判决或裁定是否为终审。
人民法院开庭审理的再审案件,同级人民检察院应当派员出席法庭,以确保司法过程的公正性。
首先,我们应该树立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执法观,信守法治原则,严格依法办案。政法人员必须按照法律办事,执法观忠诚于党和人民,敬畏法律和纪律。司法人员应该坚持人权观念,给予当事人公平对待,不追求抓人越多越好或判刑越重越好。司法者应当尊重被告人的权利和人格,尤其是保障其辩护和无罪推定权利,有效保护人权,防止冤错案件的发生。
侦查权受到有效制约是现代司法的基本要求。为了防止刑讯逼供和非法取证,保证侦查措施的合法性,应当完善体制和机制,对侦查权进行有效制约。
应当改变简单通过办案指标和统计数据排队的做法,建立科学合理的办案绩效考评体系,将办案质量作为执法的核心导向。
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明确了非法证据排除的规则,但要让这些制度深入人心,需要一个过程。执法者应当自觉遵守非法证据排除制度,确保证据的合法性。
国家拆违行政赔偿标准的相关内容。在赔偿申请方面,需向赔偿义务机关提出或在行政复议、行政诉讼中一并提出。赔偿义务机关应在两个月内决定是否赔偿。对于这类案件,建议先确认拆迁行为违法再提起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根据《国家赔偿法》的规定,行政违法拆迁应赔偿。
行政赔偿中的追责问题,包括追责权的法律依据、行政赔偿的范围、赔偿义务机关的确定等。当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行政职权时侵犯公民的人身权或财产权时,受害人有权获得赔偿。赔偿义务机关在赔偿后有权向责任人追究责任,责任人应依法承担部分或全部赔偿费用,并可
行政赔偿的司法程序是法院根据赔偿请求人的要求,根据国家赔偿法和相关法律对赔偿争议进行裁决的程序。根据《行政诉讼法》和《国家赔偿法》的规定,行政赔偿诉讼的受案范围包括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引起的争议,以及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违反行政职责
对于重大明显的冤假错案,主要的纠正措施是进行司法监督,由上级人民法院或者检察院进行申斥、抗诉等。第二百四十三条各级人民法院院长对本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和裁定,如果发现在认定事实上或者在适用法律上确有错误,必须提交审判委员会处理。第二百四十五条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