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民事诉讼中,当出现错误的判决时,当事人可以通过上诉和审判监督程序来申诉。具体途径包括向检察机关提出抗诉,或向法院申请再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九十九条的规定,当事人对已经生效的判决、裁定认为存在错误的情况,可以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如果案件涉及众多当事人或双方为公民的情况,当事人也可以向原审人民法院申请再审。需要注意的是,当事人提起再审申请并不会停止判决、裁定的执行。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零八条的规定,最高人民检察院对各级人民法院已经生效的判决、裁定,上级人民检察院对下级人民法院已经生效的判决、裁定,发现符合本法第二百条规定情形之一的,或发现调解书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的,应当提出抗诉。
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对同级人民法院已经生效的判决、裁定,发现符合本法第二百条规定情形之一的,或发现调解书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的,可以向同级人民法院提出检察建议,并报上级人民检察院备案。同时,也可以提请上级人民检察院向同级人民法院提出抗诉。
各级人民检察院对审判监督程序以外的其他审判程序中审判人员的违法行为,有权向同级人民法院提出检察建议。
国家拆违行政赔偿标准的相关内容。在赔偿申请方面,需向赔偿义务机关提出或在行政复议、行政诉讼中一并提出。赔偿义务机关应在两个月内决定是否赔偿。对于这类案件,建议先确认拆迁行为违法再提起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根据《国家赔偿法》的规定,行政违法拆迁应赔偿。
行政赔偿中的追责问题,包括追责权的法律依据、行政赔偿的范围、赔偿义务机关的确定等。当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行政职权时侵犯公民的人身权或财产权时,受害人有权获得赔偿。赔偿义务机关在赔偿后有权向责任人追究责任,责任人应依法承担部分或全部赔偿费用,并可
行政赔偿的司法程序是法院根据赔偿请求人的要求,根据国家赔偿法和相关法律对赔偿争议进行裁决的程序。根据《行政诉讼法》和《国家赔偿法》的规定,行政赔偿诉讼的受案范围包括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引起的争议,以及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违反行政职责
主要人民法院违反法定程序,可能影响案件正确裁判的,人民检察院也可以提起抗诉;当事人认为法院审判民事案件有上诉情况之一,并有足够证据的,可以向人民检察院提出申诉,请求人民检察院抗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