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国家赔偿法》第十七条和第十八条的规定,行使侦查、检察、审判职权的机关以及看守所、监狱管理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职权时侵犯人身权和财产权的情形下,受害人有权要求赔偿。
根据《国家赔偿法》第十七条的规定:
(一) 对公民采取拘留措施违反刑事诉讼法规定,或者拘留时间超过规定时限而后决定撤销案件、不起诉或者判决宣告无罪终止追究刑事责任的,受害人有权要求赔偿。
(二) 对公民采取逮捕措施后,决定撤销案件、不起诉或者判决宣告无罪终止追究刑事责任的,受害人有权要求赔偿。
(三) 原判刑罚已经执行,但经审判监督程序再审改判无罪的,受害人有权要求赔偿。
(四) 刑讯逼供或者以殴打、虐待等行为造成公民身体伤害或者死亡的,受害人有权要求赔偿。
(五) 违法使用武器、警械造成公民身体伤害或者死亡的,受害人有权要求赔偿。
根据《国家赔偿法》第十八条的规定:
(一) 违法对财产采取查封、扣押、冻结、追缴等措施的,受害人有权要求赔偿。
(二) 原判罚金、没收财产已经执行,但经审判监督程序再审改判无罪的,受害人有权要求赔偿。
根据法律规定,受害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可以作为请求人提起国家赔偿申请。如果受害的公民已故,其继承人和其他有扶养关系的亲属也有权要求赔偿。
赔偿义务机关是指在行使职权时给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造成损害的行政机关、侦查机关、检察机关、审判机关、监狱管理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申请赔偿时,可以向赔偿义务机关提出申请,也可以在申请行政复议和提起行政诉讼时一并提出。
申请赔偿时,需要递交申请书,其中应包括受害人的个人或组织信息,具体的要求、事实根据和理由,以及申请的日期。
赔偿机关应在收到申请之日起两个月内作出赔偿决定。如果赔偿机关逾期不赔偿或请求人对赔偿数额有异议,行政赔偿的请求人可以在期间届满后的3个月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刑事赔偿的请求人可以在期间届满后的30日内向上一级机关申请复议,复议机关应在收到申请之日起两个月内作出决定。如果对复议决定不服,请求人可以在收到决定后的30日内向复议机关所在地同级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申请作出赔偿决定。
当公民不服法院判决时,可以通过以下救济途径: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规定,当事人不服地方人民法院第一审判决的,可以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对地方人民法院第一审裁定不服的,可以在裁定书送达之日起十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规定,当事人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认为有错误的,可以向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请再审。当事人一方人数众多或者当事人双方为公民的案件,也可以向原审人民法院申请再审。当事人申请再审时,不会停止判决、裁定的执行。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规定,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检察院申请检察建议或者抗诉,具体情形包括:人民法院驳回再审申请、人民法院逾期未对再审申请作出裁定、再审判决、裁定有明显错误。人民检察院应在三个月内审查申请,作出提出或者不予提出检察建议或者抗诉的决定。当事人不得再次向人民检察院申请检察建议或者抗诉。
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的《关于完善人民检察院司法责任制的若干意见》。该意见旨在推动司法体制改革,保障司法公正。检察人员在办案过程中需承担司法责任,对办案质量终身负责。对于被告人无罪等情形将启动问责程序。同时推行检察官办案责任制,检察官必须亲自办案,并实行
行政赔偿诉讼与行政诉讼的区别。行政赔偿诉讼要求确认行政行为违法并得到国家赔偿,而行政诉讼仅确认具体行政行为违法或撤销。两者的区别还包括法律依据、审查对象、监督对象等方面的不同。行政赔偿诉讼可进行调解,强调赔偿请求人和义务机关提供证据;行政诉讼不适用调
产品责任竞合分类的问题,当缺陷产品导致损害时,受害者可以选择侵权或违约的赔偿请求权。但在特定情况下,如缺陷产品造成第三人损害、人身伤害和精神损害时,受害者只能按侵权责任起诉。其他情况下,受害者可根据对自己有利的原则选择侵权或违约的诉因向法院起诉。加害
法定代理人在行政诉讼中的角色及其相关问题。法定代理人通常适用于精神病人、未成年人等无诉讼行为能力的原告和第三人,但不适用于被告行政机关。法定代理人的代理权基于法律规定的监护关系,与当事人意愿无关。法定代理人在诉讼中代理无诉讼行为能力的当事人进行诉讼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