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国家赔偿法》第十七条和第十八条的规定,行使侦查、检察、审判职权的机关以及看守所、监狱管理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职权时侵犯人身权和财产权的情形下,受害人有权要求赔偿。
根据《国家赔偿法》第十七条的规定:
(一) 对公民采取拘留措施违反刑事诉讼法规定,或者拘留时间超过规定时限而后决定撤销案件、不起诉或者判决宣告无罪终止追究刑事责任的,受害人有权要求赔偿。
(二) 对公民采取逮捕措施后,决定撤销案件、不起诉或者判决宣告无罪终止追究刑事责任的,受害人有权要求赔偿。
(三) 原判刑罚已经执行,但经审判监督程序再审改判无罪的,受害人有权要求赔偿。
(四) 刑讯逼供或者以殴打、虐待等行为造成公民身体伤害或者死亡的,受害人有权要求赔偿。
(五) 违法使用武器、警械造成公民身体伤害或者死亡的,受害人有权要求赔偿。
根据《国家赔偿法》第十八条的规定:
(一) 违法对财产采取查封、扣押、冻结、追缴等措施的,受害人有权要求赔偿。
(二) 原判罚金、没收财产已经执行,但经审判监督程序再审改判无罪的,受害人有权要求赔偿。
根据法律规定,受害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可以作为请求人提起国家赔偿申请。如果受害的公民已故,其继承人和其他有扶养关系的亲属也有权要求赔偿。
赔偿义务机关是指在行使职权时给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造成损害的行政机关、侦查机关、检察机关、审判机关、监狱管理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申请赔偿时,可以向赔偿义务机关提出申请,也可以在申请行政复议和提起行政诉讼时一并提出。
申请赔偿时,需要递交申请书,其中应包括受害人的个人或组织信息,具体的要求、事实根据和理由,以及申请的日期。
赔偿机关应在收到申请之日起两个月内作出赔偿决定。如果赔偿机关逾期不赔偿或请求人对赔偿数额有异议,行政赔偿的请求人可以在期间届满后的3个月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刑事赔偿的请求人可以在期间届满后的30日内向上一级机关申请复议,复议机关应在收到申请之日起两个月内作出决定。如果对复议决定不服,请求人可以在收到决定后的30日内向复议机关所在地同级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申请作出赔偿决定。
当公民不服法院判决时,可以通过以下救济途径: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规定,当事人不服地方人民法院第一审判决的,可以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对地方人民法院第一审裁定不服的,可以在裁定书送达之日起十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规定,当事人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认为有错误的,可以向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请再审。当事人一方人数众多或者当事人双方为公民的案件,也可以向原审人民法院申请再审。当事人申请再审时,不会停止判决、裁定的执行。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规定,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检察院申请检察建议或者抗诉,具体情形包括:人民法院驳回再审申请、人民法院逾期未对再审申请作出裁定、再审判决、裁定有明显错误。人民检察院应在三个月内审查申请,作出提出或者不予提出检察建议或者抗诉的决定。当事人不得再次向人民检察院申请检察建议或者抗诉。
最高人民检察院刑事赔偿工作办公室发布新的刑事赔偿日赔偿标准的相关内容。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新的日赔偿标准定为99.31元。负责人强调,这一标准只是计算依据,并不代表人身自由的实际价值,适用于所有当事人,无论其收入状况。这一标准是根据立法时的社会经济情
行政诉讼法案件的有效期限以及行政赔偿诉讼的条件。对于不服行政机关复议决定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需在收到复议决定书之日起十五日内起诉,复议机关逾期不作决定时亦如此。直接起诉的,应在知道行政行为之日起六个月内提出。行政赔偿诉讼需满足多个条件,包括原告是
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涉案财物的管理规定,包括总则、涉案财物的定义、处理原则、查封、扣押、冻结、立案和移送以及退还和赔偿等方面的内容。该规定的目的是规范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涉案财物管理工作,提高司法水平和办案质量,并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
最高人民法院发布关于完善人民法院司法责任制的意见。明确规定了法官在审理案件中的七种错误行为将受到终身追究,包括涂改、隐匿、伪造证据等。意见强调以严格的审判责任制为核心,完善审判权力运行机制,确保人民法院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对法官的违法审判责任和违纪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