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法律规定,国家必须承担行政侵权赔偿责任,但仅限于税务机关或其工作人员在行使职权过程中的违法行为所造成的损害。
赔偿的损害必须是实际已经发生或者必然会发生的,而不是纯粹的想象。此外,损害必须是直接产生的,而非间接的。换句话说,侵权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必须存在必然的因果关系。
根据法律规定,赔偿是法定的。受害人必须在法律和法规规定的范围和期限内,按照法定的程序提出赔偿请求。国家不负责赔偿那些不符合法定条件或不属于赔偿范围的请求。
根据《行政诉讼法》第67条和《国家赔偿法》第9条的规定,提出税务行政赔偿请求可以通过以下两个途径:
税务行政赔偿请求人可以根据所受到的不同损害,单独提出一项或多项赔偿请求。请求人需要向赔偿机关提交申请书,其中应包括受害人的个人信息,包括姓名、性别、年龄、工作单位和住址,以及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名称、住址和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负责人的信息。申请书还需具体说明要求、事实依据和理由,并注明申请的日期。
税务行政赔偿请求人可以选择同时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和行政赔偿诉讼,但前提是法律和法规没有规定需要先进行行政复议的情况下,需要先由赔偿义务机关处理。另一种情况是,税务行政赔偿请求人可以先按照行政复议程序,针对具体行政行为向复议机关提出行政复议申请,并附带提出税务行政赔偿请求。如果对行政复议决定不服,可以再依照行政诉讼程序,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并附带提起行政赔偿诉讼。
医疗事故的赔偿争议行政调解程序。在医疗事故涉及民事部分时,卫生行政部门应在双方当事人请求下进行调解,遵循自愿原则并依据规定计算赔偿数额。调解过程中涉及手术风险告知书的效力、申请行政调解的条件和程序以及重大医疗事故的上级调解程序。如果调解不成功或一方反
工伤死亡认定的法律程序。首先介绍申请工伤死亡认定时的受理条件和材料要求,然后详述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的审查流程和决定。接着提及对于认定结果有异议时的复议和诉讼途径。最后阐述了工伤致死的赔偿标准,包括丧葬补助金、供养亲属抚恤金和一次性工亡补助金的具体内容和
人民法院不予立案的六种情形,包括违法起诉、涉及危害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危害国家安全、破坏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以及不属于人民法院主管的事项。同时,也列举了法院应当立案的五种情形,包括民事诉讼、行政诉讼、刑事诉讼、执行案件以及赔偿申请。
医疗事故后的不同调解方式。首先,自行调解可通过协商达成一致意见并签订书面协议;其次,卫生行政部门调解可依据法律规定计算赔偿金并达成协议;最后,法院调解具有法律效力和规范性,但程序相对复杂且时间较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