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复议法规定的行政复议范围不包括对申请人权利义务不产生实际影响的程序性告知事项。然而,行政机关重复要求申请人补正的行为应予以指正。
2011年9月20日,朱*兴等13人向杭州市政府提出政府信息公开申请,要求公开有关农村集体土地承包经营权证的信息。杭州市政府于2011年9月29日发出政府信息补正申请通知书,要求申请人补正申请内容的准确描述后再行申请。申请人于2011年10月12日回复称申请内容已十分明确,不需要进行补充或描述。杭州市政府于2011年10月18日发出第二份政府信息补正申请通知书,要求申请人补充、更正信息内容的准确描述后再行申请。
2011年11月28日,申请人向浙江省政府提出行政复议申请,请求撤销杭州市政府的政府信息补正申请通知书,并要求明确需补正的具体内容。浙江省政府于2011年12月1日发出行政复议申请材料补正通知书,要求申请人推选代表参加行政复议。申请人于同月3日提名朱*兴和陆*耀为复议代表。浙江省政府于2012年2月6日作出决定驳回行政复议申请,并指出杭州市政府的补正申请通知书属于程序性事项,不影响申请人的权利义务。
2012年2月20日,申请人向杭州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杭州中院经审理认为,申请人请求撤销杭州市政府的政府信息补正申请通知书的行政复议申请不属于行政复议范围。虽然杭州市政府的补正申请通知书存在不当之处,但浙江省政府已在行政复议决定中予以指正,并为申请人提供了行政救济途径。因此,原审判决驳回申请人的诉讼请求是正确的。
申请人不服原审判决,提起上诉。
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经审理认为,申请人的行政复议申请仅涉及对其权利义务不产生实际影响的程序性告知事项,不属于行政复议法规定的行政复议范围。虽然杭州市政府重复要求申请人补正存在不当,但浙江省政府已在行政复议决定中予以指正,并及时告知申请人相关的救济途径。因此,原审判决认定事实清楚,适用法律正确,审判程序合法。
综上,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维持原判,驳回上诉。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政府信息公开行政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对于对申请人权利义务不产生实际影响的程序性告知事项,人民法院不予受理行政诉讼。补正告知是行政机关在受理政府信息公开申请后,对申请内容进行审查的中间阶段行为,尚未属于最终的行政决定,因此不应接受司法审查。然而,如果当事人认为补正告知行为已经影响到行政行为的实体决定,可以要求行政机关履行信息公开职责并获得救济。在本案中,被上诉人浙江省政府已在行政复议决定中指正了杭州市政府的补正要求,并告知申请人相关的救济途径,因此补正告知行为并未终结申请人的实体权利。因此,人民法院在确定补正告知行为是否属于行政复议范围时,应侧重于对当事人实体权利的救济,而不是简单地将其认定为行政复议的受案范围。因此,对于补正告知行为是否属于行政复议范围的认定,应综合考虑行政行为的实质和影响,以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环境侵权案件中法院如何认定证据的真实性、合法性与关联性。环境侵权案件的证据收集主体广泛,包括当事人、律师、行政执法机关等。在环境侵权案件中,我国实行“差别待遇”的举证责任原则,原告应收集有关开发建设、排污、污染物浓度和数量等证据,被告应收集不产生、未
国务院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国家行政机关的组成人员构成及其职权。国务院由总理、副总理、国务委员、各部部长、各委员会主任、审计长和秘书长组成。总理全面领导国务院工作,对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负责。国务院依法履行多种重要职能,包括制定行政法规和向全国人大或常
国家行政机关的定义、职能和角色。国家行政机关是统治者通过行使国家权力管理国家事务的机关,包括最高行政机关即中央政府以及地方各级行政机关。其主要职责涉及经济、政治、教育等多个领域,通过强制和非强制手段进行管理。行政机关由人大产生并受其监督,以确保国家事
工伤申报与认定的程序。职工在发生工伤或确诊职业病后应立即报告劳动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填写申请工伤认定表。劳动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进行调查取证后,在规定时间内作出工伤认定决定并通知职工。申请工伤认定时需提供相关材料,包括职工身份证明、劳动关系证明、参保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