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行政与行诉 > 行政复议法 > 行政复议主体 > 补正告知行为是否属于行政复议范围的认定

补正告知行为是否属于行政复议范围的认定

时间:2024-10-25 浏览:30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128096

裁判要旨

行政复议法规定的行政复议范围不包括对申请人权利义务不产生实际影响的程序性告知事项。然而,行政机关重复要求申请人补正的行为应予以指正。

案情

2011年9月20日,朱*兴等13人向杭州市政府提出政府信息公开申请,要求公开有关农村集体土地承包经营权证的信息。杭州市政府于2011年9月29日发出政府信息补正申请通知书,要求申请人补正申请内容的准确描述后再行申请。申请人于2011年10月12日回复称申请内容已十分明确,不需要进行补充或描述。杭州市政府于2011年10月18日发出第二份政府信息补正申请通知书,要求申请人补充、更正信息内容的准确描述后再行申请。

2011年11月28日,申请人向浙江省政府提出行政复议申请,请求撤销杭州市政府的政府信息补正申请通知书,并要求明确需补正的具体内容。浙江省政府于2011年12月1日发出行政复议申请材料补正通知书,要求申请人推选代表参加行政复议。申请人于同月3日提名朱*兴和陆*耀为复议代表。浙江省政府于2012年2月6日作出决定驳回行政复议申请,并指出杭州市政府的补正申请通知书属于程序性事项,不影响申请人的权利义务。

2012年2月20日,申请人向杭州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裁判

杭州中院经审理认为,申请人请求撤销杭州市政府的政府信息补正申请通知书的行政复议申请不属于行政复议范围。虽然杭州市政府的补正申请通知书存在不当之处,但浙江省政府已在行政复议决定中予以指正,并为申请人提供了行政救济途径。因此,原审判决驳回申请人的诉讼请求是正确的。

申请人不服原审判决,提起上诉。

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经审理认为,申请人的行政复议申请仅涉及对其权利义务不产生实际影响的程序性告知事项,不属于行政复议法规定的行政复议范围。虽然杭州市政府重复要求申请人补正存在不当,但浙江省政府已在行政复议决定中予以指正,并及时告知申请人相关的救济途径。因此,原审判决认定事实清楚,适用法律正确,审判程序合法。

综上,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维持原判,驳回上诉。

评析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政府信息公开行政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对于对申请人权利义务不产生实际影响的程序性告知事项,人民法院不予受理行政诉讼。补正告知是行政机关在受理政府信息公开申请后,对申请内容进行审查的中间阶段行为,尚未属于最终的行政决定,因此不应接受司法审查。然而,如果当事人认为补正告知行为已经影响到行政行为的实体决定,可以要求行政机关履行信息公开职责并获得救济。在本案中,被上诉人浙江省政府已在行政复议决定中指正了杭州市政府的补正要求,并告知申请人相关的救济途径,因此补正告知行为并未终结申请人的实体权利。因此,人民法院在确定补正告知行为是否属于行政复议范围时,应侧重于对当事人实体权利的救济,而不是简单地将其认定为行政复议的受案范围。因此,对于补正告知行为是否属于行政复议范围的认定,应综合考虑行政行为的实质和影响,以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工伤认定申请的途径

    工伤认定的申请途径及时效。工伤认定由统筹地区的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负责,申请途径包括通过用人单位或劳动者直接向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劳动者在遭受事故伤害或职业病后应及时申请工伤认定,不同申请主体有不同的申请时限,用人单位未按规定申请的,劳动者或其直系亲属

  • 第一章:公文的作用和原则

    国家行政机关公文的作用、原则、种类和格式。公文用于传达、贯彻执行党和国家政策、法令等,对于提高机关工作效率具有重要作用。公文处理需遵循精简、实效、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原则,确保机密并严格执行保密制度。文章还介绍了常用公文种类如命令、指示、通知等,以及公

  • 行政复议第三人的法律地位及权利义务

    行政复议第三人的法律地位及权利义务。首先讨论了第三人能否作为行政复议申请人直接提出行政复议的问题。接着明确了第三人参加行政复议是权利也是义务,并讨论了行政复议决定书应否送达第三人。最后,从行政复议法的立法本意和宪法理论依据分析了第三人作为行政复议申请

  • 被审计单位对财务审计决定的申诉程序

    被审计单位对财务审计决定的申诉程序。被审计单位不服审计决定可通过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进行申诉。行政复议范围包括定性、处理、处罚和暂停拨付款项等具体行政行为。行政复议由广州市审计局或广州开发区管委会等处理。行政复议时限为知道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60日内,期

  • 司法行政机关与律师协会选举的关系
  • 行政复议的附随性受案范围及其具体行政行为的司法审查
  • 行政复议代理人的特征及分类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