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审计单位若认为审计机关侵犯了其合法权益,可以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本规定的规定,向审计复议机关提出复议申请。
向审计机关申请复议的具体行政行为包括:
(一) 审计机关作出的责令限期缴纳、上缴应当缴纳或者上缴的收入、限期退还违法所得、限期退还被侵占的国有资产等审计处理行为;
(二) 审计机关作出的罚款、没收违法所得等审计处罚行为;
(三) 审计机关采取的通知有关部门暂停拨付有关款项、责令暂停使用有关款项等行为;
(四) 法律、法规规定可以申请复议的其他具体行政行为。
对审计署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可以向审计署申请审计复议。
对审计署依法设立的派出机构以自己的名义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可以向审计署申请审计复议。
对地方审计机关作出的审计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可以向上一级审计机关申请审计复议,也可以向本级人民政府申请审计复议。但对地方审计机关办理地方政府授权交办的事项和依照地方性法规、规章和有关规定办理的审计事项所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应当向该审计机关的本级人民政府申请复议。
对地方审计机关依法设立的派出机构以自己的名义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可以向设立该派出机构的审计机关或者该审计机关的本级人民政府申请审计复议。
对审计机关与其他行政机关以共同的名义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可以向其共同的上一级行政机关申请复议。
行政诉讼法中的诉讼程序。包括一审、二审和执行阶段的内容。一审中,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对复议决定不服或复议机关逾期未作决定,可在规定时间内提起诉讼。直接起诉必须在知道行政行为之日起六个月内提出。诉讼程序包括起诉、受理、审理和裁判。二审是上级法院对下一级
我国行政赔偿的诉讼程序及相关行政复议前置的类型。对于不属于行政复议前置情形的,可以直接提起行政诉讼。行政复议前置的类型包括自然资源所有权确认案件、治安管理处罚案件、纳税争议案件、工伤保险案件和价格违法的处罚等。对审计机关的审计决定不服的,需先向上一级
行政管理相对人在面对行政争议时的自由选择制度和复议前置制度。前者允许当事人选择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解决争议,但选定复议后不能再申请诉讼;后者则规定必须先经过行政复议程序,对复议决定不服才可提起诉讼,且需在特定情况下才能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
乡镇人民政府是否可以受理行政复议案件的问题。行政不作为定义为行政主体未履行法定职责的消极行为。乡镇人民政府作为行政机关,具有行政复议职能,并需承担一定的行政复议任务。根据《行政复议法》的规定,不服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的具体行政行为的,可以向直接管理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