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复议的条件是指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等税务行政相对人认为税务机关的税务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依法要求复议机关对该行为进行审查和处理的法律行为。
申请复议的期限是指申请人必须在税务机关作出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60日内向复议机关提起复议申请。
复议参加人是指依法参加行政复议活动的当事人及类似当事人地位的代理人。包括复议当事人(申请人或被申请人)、第三人和复议代理人。
(1)申请人。申请人是指对税务机关作出的行政行为不服,依法以自己的名义向复议机关提起复议申请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
(2)被申请人。被申请人是指其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被行政复议的申请人指控侵犯其合法权益,并由行政复议机关通知参加行政复议的税务机关。
(3)第三人。第三人是指同申请行政复议的具体行政行为有利害关系,通过申请或行政复议机关通知而参加到行政复议中的其他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
(4)代理人。申请人、第三人可以委托代理人代为参加行政复议。
复议管辖是指复议机关受理复议申请的权限分工。根据《行政复议法》的规定,复议管辖可分为一般管辖、特殊管辖和转送管辖。
(1)一般管辖。即通常情况下,复议申请人不服税务机关具体行政行为而申请复议的管辖问题。
(2)特殊管辖。即除一般管辖之外的特殊情况下的复议管辖问题。
(3)转送管辖。特殊情况下,申请人可以向具体行政行为发生地的县级地方人民政府提出行政复议申请,接受申请的县级地方人民政府应在接到申请后7日内转送有关行政复议机关,并告知申请人。
复议机关在收到复议申请后,应当在5日内进行审查,并根据审查结果作出相应处理。
1.决定不予受理。对不符合申请条件的复议申请,复议机关应裁决不予受理,并制作裁定书,载明不予受理的理由,通知申请人。对于不予受理的裁定不服的,相对人可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2.告知。对符合申请条件,但不属本机关受理的复议申请,复议机关告知申请人向有关复议机关提出。
3.直接受理。对于不符合上述情况的复议申请,即推定为已经直接受理,复议机关无须作出受理决定,相对人也无须关注受理决定。换句话说,如果复议机关不能证明相对人的申请不符合申请条件而决定不予受理,或不属于本机关管辖范围而履行告知义务,那么对相对人的复议申请就应当无条件地予以受理。
为了保障相对人的复议申请权,行政复议法对复议机关无故不受理的情形规定了相应的监督机制。
1.复议前置的复议案件,复议机关决定不受理或受理后逾期不作答复的,相对人可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2.复议机关无正当理由不予受理的,上级机关应责令受理,也可直接受理。
我国行政赔偿的诉讼程序及相关行政复议前置的类型。对于不属于行政复议前置情形的,可以直接提起行政诉讼。行政复议前置的类型包括自然资源所有权确认案件、治安管理处罚案件、纳税争议案件、工伤保险案件和价格违法的处罚等。对审计机关的审计决定不服的,需先向上一级
工伤死亡认定的法律程序。首先介绍申请工伤死亡认定时的受理条件和材料要求,然后详述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的审查流程和决定。接着提及对于认定结果有异议时的复议和诉讼途径。最后阐述了工伤致死的赔偿标准,包括丧葬补助金、供养亲属抚恤金和一次性工亡补助金的具体内容和
申请复议的自然人死亡时行政复议的终止与恢复条件。当有权申请行政复议的公民死亡时,其近亲属可代为申请,并在六十天内参加复议以恢复程序。若无近亲属或未在规定时间确定参加,复议将终止。同时,第三人可参加行政复议,申请人和第三人亦可委托代理人参加复议。
专利行政复议的相关内容。专利行政复议是指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对与专利申请人、专利权人及其他利害关系人产生的争议进行复查并作出裁决的行为。申请复议需满足条件:主观认为权益受侵犯,并在得知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的15日内提出。复议由申请人启动,不能由国务院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