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家工商总局反垄断与反不正当竞争执法局局长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企业可以在不违反法律规定的情况下进行搭售,以尊重企业的自主经营权。然而,这种行为不能损害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根据国家工商总局的回应,经济活动中的“搭售”行为在不违反法律规定的情况下是被允许的,这是对企业自主经营权的尊重。然而,这种行为必须遵守一个前提,即不能损害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杨红灿指出,2013年公布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已经对这种行为进行了相关规定,因此他认为搭售问题已经在新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得到了很好的解决。
最后,需要强调的是,一些具有市场支配地位的经营者如果进行搭售,可能涉嫌违反《反垄断法》,因此可以适用《反垄断法》进行规制。
协商和解是指在发生争议后,经营者与消费者双方以平等自愿为前提,针对有关争议进行协商,以达成公平合理的解决争议协议的一种方式。协商和解具有高效、简便、经济等优点,而且程序简单、节省时间和精力。
调解是指消费者协会的调解,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规定,消费者协会可以起到居中调解的作用。消费者协会调解一般由消费者协会、经营者和消费者三方参与,消费者协会可以提出解决纠纷的方案或建议,但不能代替消费者或经营者做出决定。
当消费者认为自己的合法消费权益受到损害时,可以向行政机关申诉,要求相关保护。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制定的相关行政规章可以作为行政部门及相关人员履行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法律依据。
如果经营者和消费者达成相关仲裁协议,可以根据协议将争议提交给仲裁机构进行裁决。仲裁一般由仲裁机构、经营者和消费者三方参与,相比诉讼,仲裁程序较为简化,当事人享有较大自主权,相关文书和裁决书的格式和形式也更加灵活。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规定的诉讼途径主要指民事诉讼。当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法院解决消费争议,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诉讼是通过国家的司法程序解决消费纠纷,在国家审判权力的介入下进行。
广西工商部门发现的格式合同对消费者权益的损害问题。其中涉及免除经营者责任的不平等条款、加重消费者责任的条款、限制或排除消费者合法权利以及限制消费者法律救济途径的条款等。这些条款的存在使得消费者在合同中处于不利地位,限制了消费者的权益。
经营者在保障消费者权益实现方面的多种义务。包括遵守法律规定和合同约定,听取消费者意见并接受监督,提供安全商品和安全服务,提供真实情况,标明名称和标记,出具购货凭证和服务单据,保证质量,承担“三包”责任及其他责任,不得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和尊重消费者人格
傍名牌现象对市场竞争秩序的扰乱问题。傍名牌现象日益普遍,涉及商品领域多元化,严重损害了驰名商标和企业的合法权益,同时侵害了消费者的权益。傍名牌行为扰乱了市场经济秩序,破坏了公平竞争环境。企业傍名牌虽能迅速获利,但风险较高且非长久之计,涉及复杂的法律问
网购商品与描述不符的处理方法。消费者在遇到此类问题时,可以通过协商、调解、投诉、仲裁和诉讼等途径解决争议。同时,如果因虚假广告受到损害,消费者可以要求经营者赔偿,并要求行政部门惩处广告经营者和发布者。消费者可以通过这些途径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