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督功能
1、矫正功能
按照现代行为科学的基本理论,行为的确定与执行始终是无法完全吻合的。这主要是由执行主体对行为准确的认知、接受的差异性所决定的。在被许可人实施许可事项的行为中,就可能因为利益而规避义务,出现扩大或缩小许可范围,甚至完全违背被许可事项的情况。因此,有必要通过一定的机制和体系来及时防止和迅速地消除系统或个人的偏离行为。行政许可监督检查是行政许可主体与行政许可相对人之间的一种交流和互动,通过这些活动,可以保持行政许可行为的目的与实施被许可行为的结果的一致性和统一性。
2、预防功能
行政许可监督检查的预防功能是通过监督,提前发现在行政系统中的各种潜在的或显现的弊端,从而达到防患于未然的目的。通过各种行政许可监督制度的设立,增强被许可人实施许可行为的可预见性,使人们对某一行为的后果有比较明确和清醒的认识,使被许可人的行为控制在合法有效的范围之内。
3、反馈功能
行政许可监督检查的反馈功能,主要是通过行政许可监督,对监督对象的活动过程及其结果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可靠性作出评价,不仅为行政许可主体,而且为被许可人提供改进工作的科学依据。
监督方式
1、备案审查。
局内各行政许可职能科室要把实施的行政许可名称、依据、办理条件、具体程序、时限及收费情况报局法制机构备案审查,实施行政许可中的上述环节有变动时应及时通知局法制机构;
2、资格认定。
对行政许可主体资格及行政执法人员资格进行认定;
3、开展行政执法检查。
受理广大行政相对人对我局行政许可实施情况的举报,定期或不定期开展对局内行政许可实施情况进行检查或抽查。
本网站致力于打造优质的律师咨询服务,如果您还有任何疑问,欢迎进行律师咨询。
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审工作的管理办法。根据安全生产法规及国务院通知,为了推动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制定了该办法。办法适用于多种类型的企业,包括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等。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评级分为一级、二级、三级,等级越高表示安全生产水平越好。企业应
行政执法在国家公共行政管理职能中的作用和重要性。文章阐述了行政执法的定义、主体、依据、性质和目的。其中重点讨论了行政执法主体的资格和权限,以及行政执法的法律依据。文章旨在说明行政执法是维护公共利益和社会秩序的重要手段。
行政监督的概念、分类和法律依据。行政监督是对行政主体及其工作人员是否遵守行政法规范和执行行政决定等情况进行的监督检查。申请条件没有具体规定,只要属于监督范围的事项,行政相对人即可申请。其法律依据为《行政监察法》,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监察机关负责监督并
本文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监督工作程序》的内容摘要。该程序共分为八章,主要内容包括总则、管辖、许可、监督检查、监测和检验、食物中毒和食品污染事故的调查处理、行政控制和附则。程序规定了卫生行政部门在食品卫生监督工作中的职责和权限,包括食品生产经营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