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推进诉讼服务中心建设。建立诉讼服务中心,为当事人提供一站式诉讼服务,解决群众办事难的问题。
2.完善诉讼服务设施。提供诉讼引导、查询咨询、约见法官等服务,设置无障碍通道和休息座椅。
3.严格诉讼接待要求。规范诉讼服务流程,接待群众要文明礼貌,服务周到。
4.增设网上诉讼服务。建设诉讼服务信息平台,提供案件信息查询、网上立案等服务。
5.拓展12368热线服务功能。开通12368诉讼服务热线,提供各类诉讼信息服务。
6.方便群众诉讼立案。建立预约立案制度,推行远程立案和网上立案。
7.及时受理起诉和申请。不得拒绝立案、推诿立案、拖延立案。
8.准确告知立案材料要求。向当事人提供诉状样本,详细告知立案材料要求。
9.依法提供司法救助。办理符合条件的诉讼费缓、减、免手续。
10.加强诉讼风险告知。告知当事人诉讼权利和义务,提示诉讼风险。
11.开展巡回接访、视频接访。在集中信访地开展巡回接访,推行视频接访系统。
12.保障当事人诉讼权利。保障当事人表达诉求和陈述理由的权利,尊重当事人自愿作出处分决定。
13.合理简化诉讼程序。加快案件审理进度,适用简易程序和小额诉讼程序。
14.加强巡回审判。增设巡回法庭和巡回审判点,推行远程审判。
15.建立追索案件“绿色通道”。对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案件,建立“绿色通道”,优先受理、及时调解、判决和执行。
16.提倡调解化解纠纷。推进诉讼调解与人民调解、行政调解、行业调解的衔接联动。
17.全面深化司法公开。公开审理各类案件,推进审判流程、裁判文书和执行信息公开。
18.强化审限内结案。建立审限提示与预警机制,提高审限内结案率。
19.健全错案防范机制。强化证据审查机制,保障无罪的人不受刑事追究。
20.防止恶意诉讼和虚假诉讼。坚决防止以虚构事实提起诉讼或滥用诉讼权利的行为。
21.有效运用强制执行措施。综合运用制度措施与威慑机制,促使被执行人主动履行债务。
22.加大执行监督力度。完善执行案件关键节点网络化管理系统,提高案件执结率。
23.积极推广网上司法拍卖。推进司法拍卖上网竞价,防止暗箱操作。
24.切实规范执行行为。制定执行案件操作规程,规范执行法官自由裁量权。
25.坚决治理消极执行。解决久执不结案件,严格规范执行行为。
26.严禁违规收取执行费用。严禁违规收取办案费、报销差旅费,严禁摊派其他费用。
27.严格执行款管理和划付。严格遵守执行款管理制度,严禁截留或挪用。
28.严格执行廉政纪律。认真落实制度,向当事人随案发放监督卡。
29.从严监督领导干部。加强对领导干部的管理和监督。
30.加强审判岗位监督。严格规范岗位管理和监督。
31.加强案件质量评查。定期考核案件质量情况,预防和纠正办案拖延、以案谋私、枉法裁判。
32.建立健全问责机制。建立法官办案责任制,对造成冤假错案的责任人员实行终身问责。
33.严查违纪违法行为。坚决反对司法腐败,严惩以案谋私、徇私舞弊等行为。
各级法院要认真贯彻中央关于深化“四风”突出问题专项整治的部署要求,集中攻坚,以高标准、严要求抓好整治工作。通过全国法院系统上下共同努力,进一步促进司法作风明显改进、审判质量不断提高、司法公信力有效提升。
最高人民法院
2014年6月9日
行政限制的性质和特点,包括行政机关对物权施加的约束、直接性质、非惩罚性质、对被限制人的不利性质以及与权利移转的区别等。行政限制是为了维护和促进公共利益而采取的直接约束物权行使的非惩罚性行政行为。行政限制不等同于行政许可、行政处罚等,其关注的是物权行使
非法行医的法律责任及其涵盖范围。包括行政处罚、民事赔偿和刑事责任等方面。未取得医生执业资格的人非法行医,情节严重将构成非法行医罪,并受到相应处罚。非法行医罪情节严重包括造成就诊人轻度残疾、传染病传播等情形。违法行医机构未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开展
最高人民法院为了进一步规范刑罚裁量权,落实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增强量刑的公开性、实现量刑公正,至今共颁布了两部关于常见犯罪的指导意见,对23种常见犯罪的量刑问题进行了统一规范。 “规范裁量权,将量刑纳入法庭审理程序”是中央确定的重大司法改革项目。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深入整治“六难三案”问题加强司法为民公正司法的通知
“六难三案”问题是“四风”问题在法院工作中的集中表现,严重背离党的群众路线,伤害群众感情,损害人民利益,危害人民法院司法公信力,必须坚决进行整治。为进一步扎实推进全国法院系统教育实践活动,大力加强司法为民、公正司法,进一步提高诉讼服务水平,努力实现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