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强制措施代履行后如何追偿
时间:2024-05-21 浏览:19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行政强制措施后的追偿方式
一般代履行
根据《行政强制法》第50条的规定,行政机关或与当事人没有利害关系的第三人可以成为代履行的主体。我国将代履行的范围限定在交通安全、自然资源破坏和环境污染等领域,主要是因为这些领域的社会风险不断增加,影响范围越来越广。此外,在其他领域,由于缺乏《行政强制法》的一般授权,行政机关无权实施代履行,除非有法律或行政法规的规定。一般代履行的对象是那些已经或将会危害交通安全、造成环境污染或破坏自然资源的行为,具有较强的紧急性。如果不能及时处理,将会导致严重的环境破坏、安全隐患和经济损失。如果行政机关没有资格实施代履行,但希望第三人实施代履行,可能会增加损失并降低行政效率。
即时代履行
即时代履行是指立即实施的代履行行为,属于即时强制。即时强制的目的是为了排除当前紧急障碍,而不是为了强制履行义务。当没有命令义务的余暇时,或者通过命令义务难以实现目的时,行政主体可以直接对人身或财产施加实力力量,以实现必要的行政状态。根据我国《行政强制法》的规定,如果需要立即清除道路、河道、航道或公共场所的遗洒物、障碍物或污染物,而当事人无法清除,行政机关可以决定立即实施代履行。如果当事人不在场,行政机关应当事后立即通知当事人,并依法处理。
代履行的定义和要件
代履行,又称为代执行,是指行政强制执行机关或第三人代为履行义务的行政强制执行方法,并向义务人收取必要费用。代履行必须同时具备以下四个要件:1. 存在相对人逾期不履行行政法上义务的事实,并且这种不履行是故意或过失引起的。2. 行政法上的义务是他人可以代为履行的行为义务。3. 代履行的义务必须能够达到与相对人亲自履行义务相同的目的。4. 义务人承担必要的费用。
行政强制措施的可诉性
根据我国《行政诉讼法》第11条第1款的规定,行政强制措施属于法院受理行政案件的范围,但并不是对任何行政强制措施不服都可以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行政强制措施是否具有可诉性,主要取决于该行政强制措施与行政相对人权益的关系。具体来说,需要区分不同形态的行政强制措施,并分别加以分析。对于即时强制措施而言,由于它是一个独立的、实实在在的处置相对人权益的行动,实施终了后具有独立性、完整性和成熟性,与行政相对人存在利害关系,因此具有可诉性。对于一般性行政强制措施而言,由于它是在作出具体行政行为之前或过程中采取的,并不以行政相对人负有特定义务为前提,因此其采取可能带来两种结果。一种结果是,行政机关采取了行政强制措施后,紧随其后又实施了行政处罚或其他具体行政行为。在后续的行政处罚或其他具体行政行为作出后,行政强制措施应被理解为已被行政处罚或其他具体行政行为所吸收,不再具有独立的意义,因此不具有可诉性。另一种结果是,行政机关采取了行政强制措施后,或因不存在违法行为,或因虽有违法行为但不满足实施行政处罚或其他行政处理的条件,因此没有必要、也不再实施后续的具体行政行为。相反,随着需要强制的情形消失,行政强制措施被解除,相对人的受限权利得到恢复。尽管这种行政强制措施无法依附于其他具体行政行为存在,也没有其他具体行政行为可依附,但它仍然是一个直接影响相对人权益的独立、完整的具体行政行为,因此具有可诉性。
延伸阅读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一、公益投诉是否适用行政复议
公益投诉是否适用行政复议的问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的规定,公益投诉不属于具体行政行为,因此不能申请行政复议。该法律明确规定了哪些情形可以提出行政复议申请,主要包括对各类行政处罚、行政强制措施、许可证等决定不服,以及认为合法权益被侵犯的情
-
代履行的定义和条件
代履行的定义和条件,代履行是行政强制执行的一种方式,当义务人未履行法律义务时,由行政强制执行机关或第三方代为履行并向义务人收费。同时,还探讨了执行法的定义及直接强制的使用条件,当其他手段无法达到预期目的或情况紧急时,可采取直接强制执行,但必须遵守法律
-
个人挪用农村公路建设资金的法律处罚措施
农村公路建设资金的法律处罚措施。对于个人挪用农村公路建设资金的行为,责任人将会受到行政处分甚至被开除处分。包括强制集资、擅自降低补偿标准等行为都将受到严厉处罚。同时,《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也规定了违反国家投资建设项目规定的单位和个人将受到的法律
-
船舶发生海难事故如何减少海洋污染范围
船舶发生海难事故时如何减少海洋污染范围的问题。国家海事行政主管部门在发生海难事故导致海洋环境污染时,有权采取强制措施避免或减少污染损害。对于违反相关法律规定的行为,将受到警告和罚款等处罚。
-
法律咨询:行政强制执行的主体有哪两类?
-
行政强制措施的实施与限制
-
行政处罚的法律规定及滞纳金的免除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