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处罚是行政机关在行政管理相对方违反法律规定的情况下,为其设定新的义务以制裁其行为,直接影响相对方的实体权利义务。行政强制则是在行政管理相对人拒不履行行政决定或法律规定的义务时,强制其履行原定的义务,而不添加新的义务。
行政处罚的目的是对违法行为进行惩罚,着重于过去行为的制裁;行政强制执行的目的是督促义务人履行义务,着重于将来义务内容的实现。
行政处罚一般是一次性的,对同一违法行为不得以同一事实和理由施以两次以上的处罚,即适用“一事不再罚”原则。而行政强制执行可以多次施以执行罚,直到履行义务为止。
行政强制是指行政机关为了实现行政目的,对相对人的人身、财产和行为采取的强制性措施。行政强制包括两个类型,一类是行政强制措施,一类是行政强制执行。
行政强制措施是指行政机关为了预防或制止正在发生或可能发生的违法行为、危险状态以及不利后果,或者为了保全证据、确保案件查处工作的顺利进行而对相对人的人身、财产予以强行强制的具体行政行为。
行政强制执行是指行政机关为了督促义务人履行义务,对其采取的强制措施。如果义务人拒不执行行政决定或法律规定的义务,行政机关可以采取强制措施,直到义务人履行义务为止。
行政强制法草案于1999年3月开始起草,历经10年的审议和修改。经过五次审议,于2011年6月30日通过并正式实施。行政强制法的制定旨在约束行政权力,进一步规范行政强制的设定和实施。
行政强制法的出台是我国行政立法的重要一步,标志着中国向建设完备的行政法体系迈进。该法律的实施将对推进政府依法行政,保障和监督行政机关履职,保护公民权益产生重大影响。
尽管行政强制法草案历经10年才被通过,但其制定经过了多年的深入研究,具备了一定的条件。尽管在实施过程中可能存在一定的适应过程,但以人为本的行政文明是不可逆转的潮流。
公益投诉是否适用行政复议的问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的规定,公益投诉不属于具体行政行为,因此不能申请行政复议。该法律明确规定了哪些情形可以提出行政复议申请,主要包括对各类行政处罚、行政强制措施、许可证等决定不服,以及认为合法权益被侵犯的情
行政本位模式与司法本位模式的比较。行政本位模式主要在德国和奥地利等国家采用,强调行政机关自行执行权力,提高行政效率,但需要对行政机关的执行权进行必要的限制。司法本位模式以美国和法国为代表,强调司法控制和审查,防止行政权滥用,但可能降低行政效率。两种模
行政听证程序的多重意义。从理论角度看,行政听证程序是为了维护公平精神,平衡公权与私权的关系;从经济学角度看,行政听证可提高行政效率、节省交易成本;从行政法律体系角度看,它是核心部分,维护体系的完整性;从依法治国角度看,它加强依法行政和法治意识;加入W
行政强制措施的实施条件和主体限制。行政强制措施只能在特定情况下实施,并且必须符合法定程序和条件。行政机关必须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进行实施,并不得超出其职权范围,其实施主体是具有资格的行政执法人员或集中行政处罚权的机关。行政强制措施的目的是维护法律的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