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行政强制执行模式过分地强调了司法审查的作用,这一理念导致了执行申请往往需要经过冗长的申请程序,法院对其审查的费时也比较多。
由于我国行政审判庭和执行庭是分离的,申请机关往往需要来回奔波于两庭之间。而且由于两庭不可能完全协调,因此行政强制执行往往拖沓繁冗。
现行的行政强制执行模式颠倒了程序和效率的关系,跨越了司法和行政转两权,人为地破坏了行政执行的完整性,延缓了其执行的空间。
民间流传“偷树的不怕法,管树的怕违法,公检法没办法,《森林法》是豆腐法”的顺口溜。这固然指出了我国法律的某些漏洞,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行政机关强制执行力的软化。
行政机关对于相对人拒不履行行政义务,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这一规定从立法者主观的理想来讲是对司法权的尊重,但实际的客观效果却是直接导致了行政机关威信的降低。
我们应该平等、公正地看待司法权和行政权的利弊,而不应戴上有色眼镜。如果歧视性地看待行政权的弊端,那么其优势也将受到极大的削弱和限制。
征地申请行政复议的效果。在中国行政法中,公民面对政府征地赔偿问题争议时,宜选择行政诉讼而非行政复议。行政复议主要适用于要求行政机关重新审查、改正或撤销具体行政行为的情况。行政诉讼具有程序独立公正、全面审查行政行为合法性及判决强制执行力等优势。因此,行
行政本位模式与司法本位模式的比较。行政本位模式主要在德国和奥地利等国家采用,强调行政机关自行执行权力,提高行政效率,但需要对行政机关的执行权进行必要的限制。司法本位模式以美国和法国为代表,强调司法控制和审查,防止行政权滥用,但可能降低行政效率。两种模
行政处罚的执行及行政强制执行权的有关内容。行政机关在行使强制执行权时需遵守法律规定,其范围因法律而异。我国以人民法院为主体的强制执行机关规定了行政机关的强制执行权限。当行政处罚决定难以执行时,需申请法院执行或自行执行。此外,只有公安机关可限制人身自由
行政听证程序的多重意义。从理论角度看,行政听证程序是为了维护公平精神,平衡公权与私权的关系;从经济学角度看,行政听证可提高行政效率、节省交易成本;从行政法律体系角度看,它是核心部分,维护体系的完整性;从依法治国角度看,它加强依法行政和法治意识;加入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