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政治体制决定了国家权利机关对执法的监督是最高层次的监督,是行政法制监督体系中最有权威的一种监督。行政机关是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执行权力机关的法律决议。根据我国宪法和有关法律规定,人大监督主要包括听取和审议工作报告、审查和批准计划和预算、执法检查、询问和咨询、提出批评、意见和建议、特定问题调查、受理申诉、控告和检举、罢免和撤职,以及视察等。我们希望看到人大在行政执法监督方面更好地发挥作用,促进相关职能部门真正做到依法行政。
司法机关的监督包括检察监督和法院监督,有利于行政及其工作人员依法行使职权与履行职责,防止失职与滥用职权等行为的发生。检察监督是指检察院作为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对行政执法行为的监督应当加强。法院采取的监督补救途径有行政诉讼、行政赔偿诉讼以及向主管上级行政机关提出行政建议等。
行政机关自身监督包括层级监督和专门监督。层级监督又可以分为上级行政机关对下级行政机关的一般层级监督和行政复议。专门监督又可分为监察监督和审计监督。这些监督措施有助于加强对行政机关自行强制执行的决定的监督。行政强制执行立法不仅需要设置上述监督控制的规定,而且需要对相关负责人的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做出规定。
新闻舆论监督是行政执法监督的重要环节,能及时反映人民群众的意见和要求,揭露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以促使有权机关实行查处和纠正。随着人民群众主体意识、参与意识的增强,以及行政执法活动的民主性、公开性与透明度的提高,新闻舆论的监督作用也显得越来越重要。
新闻监督仍是我国法制建设中一个十分薄弱的环节,未能充分发挥对行政执法的保障和促进作用。监督就是支持,因为这是真正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违法必究、执法必严的保障。为推进依法行政与依法治国的进程,我们必须进一步加强和完善行政执法监督机制。
行政本位模式与司法本位模式的比较。行政本位模式主要在德国和奥地利等国家采用,强调行政机关自行执行权力,提高行政效率,但需要对行政机关的执行权进行必要的限制。司法本位模式以美国和法国为代表,强调司法控制和审查,防止行政权滥用,但可能降低行政效率。两种模
行政听证程序的多重意义。从理论角度看,行政听证程序是为了维护公平精神,平衡公权与私权的关系;从经济学角度看,行政听证可提高行政效率、节省交易成本;从行政法律体系角度看,它是核心部分,维护体系的完整性;从依法治国角度看,它加强依法行政和法治意识;加入W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中关于扰乱单位秩序的行为及拘留程序。对于结伙斗殴、追逐拦截他人等寻衅滋事行为,根据情节轻重可处以不同拘留时间和罚款。同时,对于特定人群如未成年人、七十岁以上老人、孕妇等,在执行行政拘留处罚时有一定限制。
车祸后责任方无法赔偿的情况,法院会采取的措施包括提起民事诉讼、强制执行措施、信用制裁措施、中止执行或终结执行程序等。责任人若无力承担民事赔偿且涉及刑事标准,还可能面临刑事责任。同时,若购买了强制保险或涉及救助基金,保险公司或基金会在限额内先行赔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