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的相关规定,劳动监察部门对用人单位进行行政处罚款项时,如果用人单位不按时缴纳罚款,行政机关有权收取滞纳金。
根据该法第五十条的规定,执法人员在当场收缴罚款后,应在二日内将罚款交至行政机关。对于在水上收缴的罚款,应在抵岸后的二日内交至行政机关。行政机关则应在二日内将罚款缴付至指定的银行。
如果当事人逾期未履行行政处罚决定,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行政机关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劳动监察是指法定专门机关代表国家对劳动法的遵守情况依法进行检查、纠举、处罚等一系列活动。
当劳动行政主管部门进行劳动监察时,如果执法人员少于两人且没有向当事人或相关人员出示证件,用人单位有权拒绝监察。
劳动行政主管部门执法人员进行处罚时,如果不使用省、自治区、直辖市财政部门统一制发的罚款单据或者使用非法定部门制发的罚款单据,以及没收财物时没有使用财政部门制发的单据,当事人有权拒绝处罚,并有权进行检举。
当事人对劳动行政部门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有权提出陈述和申辨。如果当事人提出的事实、理由或证据成立,劳动行政机关应予以采纳。
当事人对劳动行政部门作出的停产停业、吊销许可证或数额较大的罚款决定,有权要求劳动行政部门进行听证。
当事人要求听证时,应在劳动行政部门告知对其处罚决定后的三日内向劳动行政部门提出申请。
当事人对劳动行政部门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不服时,可按照《行政复议条例》的规定,向上一级劳动行政主管部门申请复议。
当事人对劳动行政主管部门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不服时,可按照《行政诉讼法》的规定,有权向法院提起诉讼。
当事人因劳动行政部门违法给予行政处罚,导致当事人受到损害,根据国家《赔偿法》的规定,当事人有权要求劳动行政部门进行赔偿。
滞纳金作为行政处罚措施的法律性质,属于行政强制执行的一种手段。行政强制执行分为直接执行和间接执行,滞纳金属于间接强制执行的一种形式。直接执行可能会对公民人身自由和财产权造成侵害,因此必须慎重使用。间接强制执行包括代执行和执行罚两种形式。滞纳金具有强制
劳动监察大队处理工伤赔偿争议的方式主要包括三种情况:一是对有劳动违法行为且应受行政处罚的单位,依法作出行政处罚决定;二是对未改正的单位,依法作出相应的行政处理决定;三是对不属于本部门管辖的案件,移送有关部门处理。根据《劳动保障监察条例》的规定,劳动保
劳动监察大队收到举报和投诉后,将进行调查和现场检查,并在60个工作日内做出处理决定。根据情况,可能会采取行政处罚、责令改正或者其他行政处理措施。对于情节轻微且已经改正
劳动监察大队处理拖欠工资的程序包括举报、投诉、受理、调查核实和作出行政处罚或处理决定。根据《劳动保障监察条例》第九条,任何组织或个人有权向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举报违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