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的相关规定,劳动监察部门对用人单位进行行政处罚款项时,如果用人单位不按时缴纳罚款,行政机关有权收取滞纳金。
根据该法第五十条的规定,执法人员在当场收缴罚款后,应在二日内将罚款交至行政机关。对于在水上收缴的罚款,应在抵岸后的二日内交至行政机关。行政机关则应在二日内将罚款缴付至指定的银行。
如果当事人逾期未履行行政处罚决定,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行政机关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劳动监察是指法定专门机关代表国家对劳动法的遵守情况依法进行检查、纠举、处罚等一系列活动。
当劳动行政主管部门进行劳动监察时,如果执法人员少于两人且没有向当事人或相关人员出示证件,用人单位有权拒绝监察。
劳动行政主管部门执法人员进行处罚时,如果不使用省、自治区、直辖市财政部门统一制发的罚款单据或者使用非法定部门制发的罚款单据,以及没收财物时没有使用财政部门制发的单据,当事人有权拒绝处罚,并有权进行检举。
当事人对劳动行政部门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有权提出陈述和申辨。如果当事人提出的事实、理由或证据成立,劳动行政机关应予以采纳。
当事人对劳动行政部门作出的停产停业、吊销许可证或数额较大的罚款决定,有权要求劳动行政部门进行听证。
当事人要求听证时,应在劳动行政部门告知对其处罚决定后的三日内向劳动行政部门提出申请。
当事人对劳动行政部门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不服时,可按照《行政复议条例》的规定,向上一级劳动行政主管部门申请复议。
当事人对劳动行政主管部门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不服时,可按照《行政诉讼法》的规定,有权向法院提起诉讼。
当事人因劳动行政部门违法给予行政处罚,导致当事人受到损害,根据国家《赔偿法》的规定,当事人有权要求劳动行政部门进行赔偿。
税收强制执行措施的对象及程序要求。对象包括未按规定缴纳税款的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和扣缴义务人、未按规定期限缴纳所担保税款的纳税担保人,以及对税务机关处罚决定逾期不申请行政复议或不履行义务的当事人。程序上,税务机关需在责令期满后发出催缴税款通知书,若纳
行政强制执行的法律规范及其在不同国家的执行差异。我国行政强制执行的规范分散,导致立法统一性和执法模糊性。不同国家在执行权力分配和法律救济机制上存在差异,如英美主要由司法机关执行,我国则是法律授权的由行政机关执行,法律未授权的由法院执行。我国的行政救济
行政处罚的执行及行政强制执行权的有关内容。行政机关在行使强制执行权时需遵守法律规定,其范围因法律而异。我国以人民法院为主体的强制执行机关规定了行政机关的强制执行权限。当行政处罚决定难以执行时,需申请法院执行或自行执行。此外,只有公安机关可限制人身自由
行政诉讼法和行政强制法中关于提起诉讼和申请强制执行的时间限制。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在知道行政行为后6个月内应提起诉讼,而行政机关在当事人不申请行政复议或提起诉讼且不履行行政决定后,可在满6个月后的3个月内申请法院强制执行。此外,申请强制执行需提交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