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行政与行诉 > 行政强制法 > 行政强制执行 > 民事强制执行程序的一般原理

民事强制执行程序的一般原理

时间:2024-12-30 浏览:19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129719

民事强制执行程序

1. 强制执行法律关系

强制执行法律关系是指在强制执行程序中,执行法院与当事人之间以及执行当事人之间产生的一种法律关系。这种法律关系与一般的民事法律关系有所不同。

2. 强制执行法律关系的主体

强制执行法律关系的主体包括执行机关、债权人和债务人。这三者之间都会产生一定的法律关系,也称为执行法律上的地位。债权人与执行机关之间的关系称为申请关系,即债权人依据执行依据行使强制执行请求权,启动执行程序。执行机关与债务人之间的关系称为干预关系,即执行机关依法定程序,强制债务人履行义务。

3. 强制执行法律关系的要素

强制执行法律关系包括主体、内容和客体三个要素。主体是指根据强制执行立法规定,享有程序权利和承担程序义务的人。内容是指强制执行法律关系主体所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它是由强制执行法所规定的,既不同于实体权利义务,也不同于解决争议的程序法所规定的程序权利义务。客体是指执行法律关系主体之间权利义务所指向的对象,它反映了强制执行法为执行法律关系主体设定权利义务的目的。

相关法律规定指引

(1)《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1991年4月9日,主席令发布)第207条、第216条、第222条

(2)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1992年7月14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第254条

(3)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执行工作若干问题的规定(试行)》(1998年7月18日,最高人民法院)第1条、第2条

民事执行的基本原则

1. 强制执行基本原则的定义

民事执行的基本原则是指对民事执行立法和执行实践活动起指导作用,执行主体必须遵守的指导性规则。与指导思想不同,强制执行基本原则具有更直接的操作性。

2. 强制执行基本原则的作用

强制执行基本原则是执行工作应普遍遵循的行为准则。它的效力高于强制执行法律规则,制约着强制执行制度的具体法律规范,并通过具体的法律条款予以体现。因此,在制定执行法时,应以基本原则为指导,落实基本原则的要求。

3. 强制执行基本原则的指导准则

强制执行基本原则是执行司法实践的指导准则。作为执行权实施主体的人民法院、申请执行人、被执行人和有利害关系的第三人,以及具有法定协助义务的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和个人,在执行程序中都应当遵守执行原则。只有充分贯彻执行原则的精神和要求,才能做到依法、公开、规范和文明执行,实现执行程序公正。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滞纳金缴纳:法律性质、特点和界定

    滞纳金缴纳的法律性质、特点和界定。滞纳金具有法定性、强制性和惩罚性的特点。滞纳金是税务机关对未按时缴纳税款的纳税人征收的附带征收。关于滞纳金的法律性质,存在损害赔偿说、行政处罚说、行政秩序罚说和损害赔偿兼行政执行罚说等不同观点。

  • 行政强制执行的定义

    行政强制执行的定义、特征、执行种类和实施方式。行政强制执行是行政机关或法院对不履行行政决定的相对方采取强制手段,促使其履行义务的行为。其特征是执行主体包括行政机关和法院,执行对象范围广泛,包括物、行为和人。执行方式分为直接执行和间接执行,间接执行包括

  • 政府拆迁司法提存的程序

    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政府对拆迁补偿款进行提存的,首先向人民法院提出强制执行申请,再将拆迁补偿款汇进被拆迁人的账户。第二十八条 被征收人在法定期限内不申请行政复议或者不提起行政诉讼,在补偿决定规定的期限内又不搬迁的,由作出房屋征收决定的市、县级人民

  • 民事强制执行程序的一般原理

    强制执行法律关系是指强制执行程序中,执行法院与当事人之间,以及执行当事人彼此之间的一种法律关系。强制执行关系不同于一般的民事法律关系。强制执行法律关系的主体包括执行机关、债权人和债务人。强制执行基本原则是执行司法实践的指导准则。作为执行权实施主体的人

  • 现行行政强制执行模式是如何的
  • 强拆房屋是否构成刑事犯罪
  • 公司组织强拆构成犯罪吗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