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预防、制止和侦查违法犯罪活动;
(二) 维护社会治安秩序,制止危害社会治安秩序的行为;
(三) 维护交通安全和交通秩序,处理交通事故;
(四) 组织、实施消防工作,实行消防监督;
(五) 管理枪支弹药、管制刀具和易燃易爆、剧毒、放射性等危险物品;
(六) 对法律、法规规定的特种行业进行管理;
(七) 警卫国家规定的特定人员,守卫重要的场所和设施;
(八) 管理集会、游行、示威活动;
(九) 管理户政、国籍、入境出境事务和外国人在中国境内居留、旅行的有关事务;
(十) 维护国(边)境地区的治安秩序;
(十一) 对被判处拘役、剥夺政治权利的罪犯执行刑罚;
(十二) 监督管理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安全保护工作;
(十三) 指导和监督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组织和重点建设工程的治安保卫工作,指导治安保卫委员会等群众性组织的治安防范工作;
(十四) 执行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职责。
1. 具备发布通缉令权力的机关
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第123条第2款的规定,只有公安机关具备发布通缉令的权力。其他机关、单位和个人无权自行发布通缉令。当人民检察院需要追捕在逃的犯罪嫌疑人时,应由公安机关发布通缉令。2. 通缉令的发布范围限制
公安机关在发布通缉令时,根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其发布范围存在限制。各级公安机关在自己管辖的地区内,可以直接发布通缉令;如果超出自己管辖的地区,应当报请有权决定的上级机关发布。在实践中,县级以上的公安机关在自己管辖范围内可以直接发布通缉令;毗邻的和有固定协作关系任务的省、地、县级公安机关可以相互抄发通缉令,并报上级公安机关备案;需要在全国范围或跨协作区通缉重要逃犯的,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公安厅、局报请公安部,由公安部发布通缉令。3. 通缉对象和通缉令内容
通缉的对象只能是依法应当逮捕而在逃的犯罪嫌疑人,包括已被捕而在羁押期间逃跑的犯罪嫌疑人。通缉令应当写明被通缉人的姓名、性别、年龄、籍贯、衣着和体貌特征,并附上照片。除了必须保密的事项外,通缉令还应当写明发案时间、地点、案情性质等简要情况。通缉令必须加盖发布机关的印章。4. 通缉令的补发和通报
通缉令发出后,如发现新的重要情况,可以补发通报。通报应注明原通缉令的编号和日期。5. 各级公安机关的工作职责
各级公安机关在接到通缉令后,必须及时布置,组织力量,采取有效措施,做好调查缉拿工作。6. 通缉令的撤销
如果被通缉的人已经归案、死亡或通缉的原因已经消失而无通缉必要,发布通缉令的公安机关应当在原发布范围内立即通知撤销通缉令。治安管理处罚法与刑法在概念、行为性质及处罚等方面的区别。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行为属于一般违法行为,其情节未达刑事犯罪程度。一般违法行为的处罚包括行政拘留、罚款等,而刑事违法行为的处罚更为严厉。同时,治安管理处罚需遵循行为与处罚法定、处罚与违法行为相当
城管协管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的相关规定,对违章商贩的物品进行暂扣处理的权利。规定明确了暂扣物品的程序和注意事项,包括制作暂扣清单、告知当事人等。同时,也规定了依法没收的非法财物的处理方式以及罚款的缴纳和上缴国库的流程。
卖淫嫖娼行为的法律处罚原则和相关因素。处罚原则强调必须与违法行为的事实、性质等相当,并明确了具体的处罚基准。对于卖淫嫖娼者,根据年龄和情节轻重有不同的处罚规定。同时,文章还介绍了卖淫嫖娼的定义和确认方法,明确了其定义和认定行为的主要依据。
公安机关与人民检察院在管辖贪污贿赂案件时的移交原则,犯罪地的管辖原则,并案处理的情形,辩护与代理中辩护人的资格、法律援助的规定、辩护律师的权利,律师会见在押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规定以及律师调取证据的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