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我国目前实行的国家统一司法考试制度,担任法官、检察官、律师、公证员的,应当通过国家统一司法考试。
全国人大内务司法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邓昌*指出,为了完善法律职业资格制度,应当将通过国家统一司法考试的人员,从法官、检察官、律师、公证员扩大到从事行政处罚决定审核、行政复议、行政裁决的工作人员,以及法律顾问、仲裁员(法律类),同时将“国家统一司法考试”修改为“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律师法修正案草案明确规定,实行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前取得的国家统一司法考试合格证书、律师资格凭证,与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证书具有同等效力。
在对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作出规定的同时,草案还进一步明确了禁止从事法律职业的情形。
邓昌*指出,法官法、检察官法和公务员法分别规定了不得担任法官、检察官和公务员的情形。草案在律师法、公证法中增加规定:被吊销律师、公证员执业证书的申请人不得担任律师、公证员;被吊销律师执业证书的,不得担任辩护人、诉讼代理人,但系刑事诉讼、民事诉讼、行政诉讼当事人的监护人、近亲属的除外。
法院工作人员退休后违法的处理方式。根据法律规定,退休后的法院工作人员违纪违法不再给予纪律处分,但会根据情况降低或取消其待遇。同时,文章还介绍了公务员的几种退休类型,包括强迫退休、自愿退休、病残退休和命令退休等。对于延迟退休,则是基于特定原因对已超过法
我国公务员交流制度的法律规定。国家实行公务员交流制度,包括调任和转任两种方式,并与国有企业及不参照该法管理的事业单位进行交流。公务员交流应遵循优化配置、效益合理、服从组织及依法原则,旨在提高国家行政机关工作效率并促进人才发展。
公务员回避制度的法律问题。为了完善该制度,提出了建立回避对象登记、审查、定期检查及随时调整等制度,并强调协调与其他人事管理活动的关系,如考试录用、职务晋升等。同时,执行回避规定需实事求是,遵循三个原则,合理调配,保证调整环节的科学与合理。
公务员在执行公务时必须遵守的回避规定。规定指出,公务员在履行职责过程中,遇到涉及本人或亲属的利害关系以及其他可能影响公正执行公务的情形时,应当进行回避。该规定旨在避免公务受到“人情”困扰,维护法律的稳定性和公正性。通过列举加概括的方式,对公务回避的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