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行政与行诉 > 行政相关 > 公务员法 > 公务员回避制度的内容

公务员回避制度的内容

时间:2024-08-28 浏览:30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131202

公务员回避制度的简述

公务员回避制度是为了保证公务员在履行职责时避免利益冲突而设立的一项制度。该制度包括任职回避和公务回避两个方面。

任职回避

任职回避是指在国家公务员任用关系中,不允许有特定亲属关系的人在同一部门或单位任职。具体来说,国家公务员之间有夫妻关系、直系血亲关系、三代以内旁系血亲以及近姻亲关系的人,不得在同一机关担任双方直隶于同一行政首长的职务或者有直接上下级领导关系的职务,也不得在其中一方担任领导职务的机关从事监察、人事、审计、财务工作。

任职回避的程序包括两个步骤。首先,按照回避制度的规定进行审核工作;其次,对需要回避的人员进行安排。

公务回避

公务回避是指为了保证国家公务员依法公正执行公务而实行的回避制度。根据《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规定,国家公务员在执行公务时,如果涉及到本人或与本人有特定亲属关系的人员的利益关系,必须进行回避。公务回避是一种强制性措施,回避人员需要自觉申请,同时,国家行政机关也应当有相应的行政约束来确保回避制度的有效执行。

实施公务员回避制度应注意的问题

健全制度

为了确保公务员回避制度的有效实施,需要健全相关制度。除了现有的《国家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回避暂行规定》,还应建立回避对象登记制度、审查制度、定期检查制度和随时调整制度,使回避工作能够向制度化、法制化的方向发展。

协调关系

公务员回避制度不是孤立的管理活动,而是整个国家公务员制度的一部分,与许多环节相互关联。为了做好回避工作,必须处理好与考试录用、职务晋升、交流、惩戒等方面的关系。特别是在考试录用环节,要严格把关,为回避创造良好的条件。同时,在人员交流时也需要考虑回避因素。

实事求是

造成亲属聚集和需要地区回避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必须进行认真分析。在调整安置时,既要坚决,又要稳妥,要实事求是地执行回避规定。在强调坚决回避的同时,要明确三个原则:有利于国家行政机关高效原则、有利于国家公务员个人成长原则、有利于工作连续性和社会稳定原则。在具体工作中,要结合疏通思想和区别对待的原则,不搞一刀切,合理调配人员,保证调整环节的科学与合理,解决限制环节上的矛盾。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公务员予以免职事由

    公务员免职的相关事由。在《公务员法》第八十八条中规定,公务员会因为连续两年考核不称职、不能胜任工作或拒绝调整工作等情形被免职。关于公务员辞职后能否再考,试用期辞职较为自由,正式期辞职需遵守《公务员法》。录取公示后辞职需谨慎,特定情况下不得提出取消录用

  •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招考资格条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的招考资格条件,包括国籍、年龄、宪法拥护、品行、身体条件、学历和工作能力等方面的要求。报考人员必须年满18周岁,不超过35周岁,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具有良好的品行和正常履行职责的身体条件。此外,学历要求大专以上,并需符合职位要

  • 公务员报考条件及要求

    公务员的报考条件及要求。报考者需具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年龄在18-35周岁之间,拥护宪法,品行良好,具备正常履行职责的身体条件以及符合职位要求的工作能力和文化程度。同时,还需满足拟任职位所要求的其他资格条件。

  • 强制措施期间是否停缴各种保险

    公务员在采取强制措施期间关于保险缴纳的相关问题。劳动者在被采取刑事强制措施时,用人单位会停发工资并停止缴纳各项社会保险。公务员在不同情境下被采取强制措施,其工资待遇会有相应处理,如停发、按原基本工资的70%计发生活费等。同时,文章还涉及公务员受到刑事

  • 酒驾影响公务员政审吗
  • 我有很多贷款,会影响公务员的政审吗
  • 犯罪子女能考公务员吗
行政相关知识导航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