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必须服从回避规定
?
公务回避的情形有哪几项
公务回避,是指公务员在执行公务的过程中,遇有法定情形,避免影响正当履行公务而进行的回避。
第七十条 公务员执行公务时,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回避:
(一)涉及本人利害关系的;
(二)涉及与本人有本法第六十八条第一款所列亲属关系人员的利害关系的;
(三)其他可能影响公正执行公务的。
解读
本条是对公务回避作出的规定,对公务回避的情形分三项进行了列举。
公务回避,是指公务员在执行公务的过程中,遇有法定情形,避免影响正当履行公务而进行的回避。规定公务回避的理由是,公务员在执行公务时,如果处理的问题与自己或自己的亲属有关,就极有可能受到“人情”的困扰,即便秉公办事,也容易受到别人的猜疑,不利于公务的顺利进行。
本条采取列举加概括的方式,对公务回避的情形进行了规定。
(一)涉及本人利害关系的。涉及本人利害关系,可以区分为本人为被处理的当事人和处理的公务与本人有直接利害关系、足以影响公正执法的两种情况。
(二)涉及与本人有本法第六十八条规定的四种比较亲密的亲属关系的人员有利害关系的。这里的亲属是指,包括夫妻关系、直接血亲关系、三代以内旁系血亲以及近姻亲关系的亲属。这里讲的利害关系,包括公务的执行对象就是亲属本人和与其亲属有着经济、名誉等利害关系。
(三)是“兜底条款”,规定其他可能影响公正执行公务的。与《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相比,该条对公务回避情形的规定增加了一条概括规定,即其他可能影响公正执行公务的情形。在实践中,往往有一些并非亲属的亲密关系,也可能影响公正执行公务。如结拜关系、干亲关系等。另外,还有一些仇视关系,如两人之间曾有积怨等,也可能影响公正执行公务。这些特殊关系,无法一一列举,也不是一律都要回避,关键看是否可能影响公正执行公务。这样规定使公务回避更加科学,更加适应公务实践的要求,便于今后增加其他需要公务回避的情形,有利于维护法律的稳定性。
公务员回避制度及其方式,包括自行回避、申请回避和决定回避三种类型。公务员回避包括职务回避、地域回避和公务回避三种类型,目的是防止亲属间相互干扰、相互利用,保证公务员秉公办事,树立公正无私的政府形象。
公务员回避制度的法律规定,包括任职回避、地域回避和公务回避。该制度是为了防止公务员因个人利益和亲属关系等因素对公务活动产生不良影响。任职回避针对有法定亲情关系的公务员在职务上的限制;地域回避规范乡级、县级机关主要领导职务人员的地域来源;公务回避则是在
职务回避、地域回避和公务回避的相关概念和重要性。职务回避是限制公务员与其亲属在同一机关或相关职位工作的措施,有助于实现机关科学管理和公正办事原则。地域回避规定公务员在原籍任职方面的限制,创造良好工作环境。公务回避则是公务员在执行公务时涉及本人或亲属的
公务员回避制度的相关情形和申请方式。公务员在执行公务时应回避涉及本人或亲属利害关系的情形,以及其他可能影响公正执行公务的情况。公务员回避制度包括自行回避、申请回避和决定回避三种方式,根据启动主体的不同进行区分。同时,文章还提到了公务员之间在夫妻关系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