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改革
时间:2024-01-17 浏览:24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机关事业单位工资改革的详细内容
养老保险制度改革
根据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正在推进。《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明确提出,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应参加社会保险,进一步强调了事业单位医疗和养老保险的合并。这一举措有助于解决长期以来被公众诟病的公平性问题,并将稳定性强、持续缴费有保障的事业单位纳入社会统筹体系,提高养老金的抗风险能力。
聘用合同
根据《条例》,事业单位与工作人员订立的聘用合同期限一般不低于3年。这一规定有利于建立比较稳定的人才队伍。然而,对于“初次就业的工作人员与事业单位订立的聘用合同期限3年以上的,试用期为12个月”的规定仍存在界定上的不明确,将来在实际操作中可能会有歧义。
解聘条件
根据《条例》,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连续旷工超过15个工作日,或者1年内累计旷工超过30个工作日的,事业单位可以解除聘用合同。这一规定有利于建立能进能出、能上能下的事业单位用人机制。然而,该条例并未涉及试用期不适应岗位也可解除合同的情况,这是一个不完全的方面。
工资正常增长机制
根据《条例》,国家将建立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的正常增长机制。目前,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工资包括基本工资、绩效工资和津贴补贴。近年来,我国进行了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已在各地基本兑现到位。下一步,事业单位工资收入改革将与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同步推进。工资增长机制将根据经济发展、财政状况、企业相当人员工资水平和物价变化等因素,定期调整公益类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工资水平。对于转制为企业的事业单位,应实行企业的分配制度;对于承担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要回归到公务员队伍管理,实行公务员工资制度。总的来说,机关事业单位工资改革旨在适应不同岗位、不同工种的需求。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将解决公平性问题并提高养老金的抗风险能力,聘用合同规定了期限不低于3年,解聘条件建立了能进能出的用人机制,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将进一步强化和规范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收入分配。虽然《条例》已较为细化,但仍有一些需要明确的地方,需要各地制定相关细则来具体落地。
延伸阅读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公务员予以免职事由
公务员免职的相关事由。在《公务员法》第八十八条中规定,公务员会因为连续两年考核不称职、不能胜任工作或拒绝调整工作等情形被免职。关于公务员辞职后能否再考,试用期辞职较为自由,正式期辞职需遵守《公务员法》。录取公示后辞职需谨慎,特定情况下不得提出取消录用
-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招考资格条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的招考资格条件,包括国籍、年龄、宪法拥护、品行、身体条件、学历和工作能力等方面的要求。报考人员必须年满18周岁,不超过35周岁,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具有良好的品行和正常履行职责的身体条件。此外,学历要求大专以上,并需符合职位要
-
公务员报考条件及要求
公务员的报考条件及要求。报考者需具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年龄在18-35周岁之间,拥护宪法,品行良好,具备正常履行职责的身体条件以及符合职位要求的工作能力和文化程度。同时,还需满足拟任职位所要求的其他资格条件。
-
强制措施期间是否停缴各种保险
公务员在采取强制措施期间关于保险缴纳的相关问题。劳动者在被采取刑事强制措施时,用人单位会停发工资并停止缴纳各项社会保险。公务员在不同情境下被采取强制措施,其工资待遇会有相应处理,如停发、按原基本工资的70%计发生活费等。同时,文章还涉及公务员受到刑事
-
酒驾影响公务员政审吗
-
我有很多贷款,会影响公务员的政审吗
-
犯罪子女能考公务员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