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10月份,刘某经人担保,从市区某汽车租赁公司租用一辆轿车,租金为每日240元。双方约定如在租赁期间发生交通事故,刘某应及时报案,承担车辆停驾和保险公司索赔以外的损失,并赔偿租车公司安全奖金和事故折旧费。合同签订后不久,刘某用车时即发生了交通事故,但未按约定向保险公司和交警部门报告事故,也未通知租车公司,便将车送至维修公司修理,且此后一直置之不理。为减少损失,租车公司与维修公司对车辆维修费用进行了结算,并于当年12月将车辆取回。租车公司认为,虽然刘某已付租金5000元,但是其余欠的租金及因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一直拖欠拒付,遂诉至法院要求刘某赔偿损失。
法院审理认为,刘某拖欠租金并给租车公司造成经济损失,应承担相应的违约及赔偿责任。因双方对租赁期限及租金给付方式约定不明,合同应视为不定期租赁合同,租赁期限自合同约定日算起,至车辆取回日止共67天,租金应为16080元,比除租车公司已收取的租金5000元,刘某实际尚欠租金11080元。法院据此判令,刘某支付租车公司租金、车辆维修费、事故折旧费等合计31480元,刘某的担保人承担连带清偿责任。
保证担保范围的法律规定及实际操作。担保范围包括主债权、利息等,并可根据保证合同进行约定。保证人在债权转让时应继续承担保证责任,但在债务转让或主合同变更时需取得其书面同意。保证范围可因主债务减少而减少,新增债务需经保证人同意担保。
借款合同担保的无效情形,包括担保主体不合格、单位内部机构或职能部门的担保无效、公司董事、经理的私自担保无效、欺诈、胁迫、恶意串通造成的担保合同无效、以禁止流通物提供担保的合同无效、未经批准及无权设立的对外担保无效以及主合同无效等情况。同时,文章还涉及
中国境内机构对外担保的相关问题,阐述了境内机构包括外商投资企业和金融机构等不能自主对外担保的原因。对外担保包括保证、抵押或质押担保等,但留置和定金不包括在内。根据担保法和司法解释,某些对外担保的合同无效,如未经批准或登记对外担保、为境外机构向境内债权
担保合同中的保证期间,介绍了保证期间的被动性和主动性的概念及其在实际操作中的应用,同时阐述了保证期间的免除条件和特征。保证期间是保证人在担保合同中能够容忍债权人不积极行使权利的最长期间,也是保护债权人利益而设立的法律制度。在保证期间内,债权人必须积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