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域管辖可以从理论上分为一般地域管辖、特殊地域管辖和共同管辖三种。
特殊地域管辖是指法律针对特别案件所列举规定的特殊地域管辖。该管辖适用于特殊案件中的行政案件。特殊管辖是相对于一般管辖而言的。
特殊地域管辖与一般地域管辖的区别在于:
对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强制措施不服提起的诉讼,由被告所在地或原告所在地法院管辖。这适用于所有因限制人身自由而起诉的案件,不论是否兼具一般管辖的性质或内容。原告所在地可以是原告的户籍所在地、经常居住地和被限制人身自由地。经常居住地是指公民被羁押、限制人身自由的场所的所在地。
这一特殊管辖规定体现了对人身自由权保护的重视,为了方便公民参加诉讼,保护其人身自由权,法律设定了更为充分、方便的管辖制度。因此,凡涉及限制公民人身自由的行政强制措施,无论其表现形式或存在状态如何,都适用该特殊管辖。
因不动产提起的限制诉讼案件是特殊地域管辖的一种形式。它排斥适用一般地域管辖的标准,由不动产所在地法院管辖。
不动产是指形体上不可移动或移动会损失其经济价值的财产,如土地、建筑物、水流、山林、草原等。法律规定不动产的诉讼由不动产所在地法院管辖,是为了便于就地就近调查、勘验、测量,更便于法院就地执行。此外,在因不动产提起的行政诉讼中,涉及的争议内容必须包含主体所拥有的不动产的物权。
行政案件的指定管辖及其条件。指定管辖发生在两个以上行政机关对行政处罚管辖问题存在纠纷或者因特殊情况无法行使管辖权时,由上级机关确定由谁管辖。管辖争议源于行政机关职责不清,社会生活、公共事务的管理交叉,权责不明确。在行政处罚实践中,因法律、法规规定存在
行政诉讼中的管辖权选择问题。在涉及多个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时,原告可根据行政诉讼法规定选择其中一个提起诉讼。同时,最先收到诉状的人民法院具有管辖权。在特定情况下,受诉人民法院可一并管辖多个行政行为。当共同管辖发生争议时,可进行协商或指定管辖。确保行政诉
管辖权转移的基本概念和条件,包括制度定义、四个条件以及三种情况。该制度主要针对行政诉讼中的管辖权转移,明确了上级人民法院可以指定下级法院审理或自行审理的情形。修改后的《行政诉讼法》取消了从上级法院转移到下级法院的规定,体现了行政诉讼管辖权转移的特殊性
行政诉讼中的裁定管辖,包括移送管辖、指定管辖和管辖权的转移。文章详细解释了这些管辖方式的概念、应用场景和相关原则,如便于当事人参加诉讼、有利于法院审理和保障公正等。若对行政诉讼管辖有疑问,有在线律师提供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