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域管辖可以从理论上分为一般地域管辖、特殊地域管辖和共同管辖三种。
特殊地域管辖是指法律针对特别案件所列举规定的特殊地域管辖。该管辖适用于特殊案件中的行政案件。特殊管辖是相对于一般管辖而言的。
特殊地域管辖与一般地域管辖的区别在于:
对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强制措施不服提起的诉讼,由被告所在地或原告所在地法院管辖。这适用于所有因限制人身自由而起诉的案件,不论是否兼具一般管辖的性质或内容。原告所在地可以是原告的户籍所在地、经常居住地和被限制人身自由地。经常居住地是指公民被羁押、限制人身自由的场所的所在地。
这一特殊管辖规定体现了对人身自由权保护的重视,为了方便公民参加诉讼,保护其人身自由权,法律设定了更为充分、方便的管辖制度。因此,凡涉及限制公民人身自由的行政强制措施,无论其表现形式或存在状态如何,都适用该特殊管辖。
因不动产提起的限制诉讼案件是特殊地域管辖的一种形式。它排斥适用一般地域管辖的标准,由不动产所在地法院管辖。
不动产是指形体上不可移动或移动会损失其经济价值的财产,如土地、建筑物、水流、山林、草原等。法律规定不动产的诉讼由不动产所在地法院管辖,是为了便于就地就近调查、勘验、测量,更便于法院就地执行。此外,在因不动产提起的行政诉讼中,涉及的争议内容必须包含主体所拥有的不动产的物权。
治安案件的跨地域抓捕问题。根据法律规定,公安机关可以依法对违反治安管理行为进行异地抓捕。行政处罚由违法行为发生地的行政机关管辖,但如果居住地公安机关更适宜管辖,也可以由居住地公安机关管辖。涉及特定案件的除外。公安机关在抓捕时需根据具体情况和法律规定确
确定行政诉讼地域管辖权的原则。包括行政主体独占行使管辖权、便利行使管辖权和有效行使管辖权的原则。同时,也阐述了确定行政诉讼级别管辖的原则,县、市级行政主体处理行政事务为主,省级以上行政主体进行业务政策领导,并存在例外情形应以法律、法规为准。
原告就被告原则与两便原则在行政诉讼案件中的关系和冲突。地域管辖遵循了原告就被告原则,体现了两便原则的精神内涵,便于群众诉讼和法院行使审判权。然而,在实践中,原告就被告原则也存在一些冲突,需要综合考虑案件特殊性和公正审判原则,适当调整应用。
确定级别管辖的依据及规定的重要性,包括案件性质、繁简程度、影响范围等因素。文章还提及管辖权异议的重要性,以及地域管辖和异议处理的法律依据。目前存在下级法院向上级法院请示报告等问题,规范级别管辖成为最高法院关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