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适用国担保法的解释》第19条第1款规定,当有两个以上的保证人为同一债务提供担保时,可以选择共同与债权人签订保证合同,也可以分别与债权人签订保证合同。共同缔约的共同保证可以是全额共同保证或限额共同保证,也可以按份共同保证或连带共同保证。分别缔约的共同保证可以是全额共同保证,也可以是按份共同保证或连带共同保证。
意定共同保证是指两个以上的保证人在共同签订或分别签订保证合同时,明确表示成立共同保证的意思。法定共同保证是指在分别签订保证合同的情况下,保证人之间没有明确表示成立共同保证的意思联系,但根据法律确认其共同保证关系。意定共同保证和法定共同保证都可以是按份共同保证或连带共同保证。
根据保证人的保证份额情况,可以将共同保证分为限额共同保证和全额共同保证。在全额共同保证中,各保证人对债务没有区分,债权人可以要求任何一个保证人承担全部债务,而任何一个保证人都有承担全部债务的义务,因此无论有无约定连带关系,都构成连带共同保证。在限额共同保证中,各保证人只对债务的一部分提供保证,保证人之间没有连带关系,这种情况下成立的是“限额按份共同保证”。如果多个保证人共同保证主债务的相同部分,则在这个限额内,保证人之间形成连带关系,这种情况下成立的是“限额的连带共同保证”。
根据保证人承担保证的方式或与债务人之间清偿债务的顺序关系的不同,可以将共同保证分为一般保证方式的共同保证、连带责任保证方式的共同保证和混合保证方式的共同保证。根据《担保法》的规定,一般保证方式保证人拥有先诉抗辩权,而连带责任保证方式保证人没有这个权利。在共同保证中,无论是按份共同保证还是连带共同保证,保证人的保证方式可以都是一般保证,也可以都是连带责任保证,还可以是一般保证和连带责任保证的混合方式。混合保证方式的共同保证中,有些保证人享有先诉抗辩权,有些保证人则没有这个权利,因此当事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最为复杂。
保证合同的形式要求和保证担保的当事人资格。保证人和债权人必须订立书面保证合同,保证人需具备代为清偿债务的能力,可以是法人、其他组织或公民。而某些单位如国家机关、以公益为目的的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等不得担任保证人。
共同担保人的多种类型,包括按份共同保证和连带共同保证等。不同形态的共同保证具有复杂的结构,当事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和保证责任的承担与分担规则各异。文章解析了各种形态的处理规则,对错误或模糊的认识进行纠正和澄清,并提出了立法完善的建议。按份保证的保证人
担保合同另有约定的,按照约定。担保合同被确认无效后,债务人、担保人、债权人有过错的,应当根据其过错各自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也就是说如果担保人存在过错,那么担保人需要承担的责任还是由担保人独自承担。当事人对保证方式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按照连带责任
抵押是指债务人或者第三人不转移抵押财产的占有,将抵押财产作为债权的担保。但是,保证人仍应当对未转让部分的债务承担保证责任。保证人在债权人放弃权利的范围内减轻或者免除保证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