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诉讼管辖制度的内容有哪些
时间:2024-07-25 浏览:28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行政诉讼管辖的划分及适用
一、一般地域管辖
根据《行政诉讼法》第18条规定,一般地域管辖适用于没有法定特殊因素的一般行政案件。在一般地域管辖中,原告可以选择原具体行政行为所在地或复议机关所在地的法院进行起诉。复议的案件也可以由复议机关所在地的人民法院管辖。一般地域管辖采取了“原告就被告”原则,即行政案件由最初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所在地法院管辖。这样的安排有以下几个原因:便利当事人诉讼、便于法院通知、调查取证与执行、尊重法规、规章及其他规范性文件效力的区域性、避免滥诉等。在复议机关维持原具体行政行为的案件中,仍由作出原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所在地的人民法院管辖。
二、特殊地域管辖
特殊地域管辖包括两种情况。首先是对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强制措施不服提起的诉讼,由被告所在地或原告所在地的法院管辖。根据《行诉法解释》第9条第1款规定,被告所在地包括被限制人身自由的地点,原告所在地包括原告的户籍所在地、经常居住地和被限制人身自由地。其次是因不动产而提起的诉讼,由不动产所在地的人民法院管辖。不动产包括土地、建筑物、滩涂、山林、草原等形体上不可移动或移动即损失经济价值的财产。特殊地域管辖的目的是方便公民起诉,防止行政机关规避法律。
三、共同管辖
共同管辖是指两个以上的法院对同一个诉讼案件都有合法的管辖权的情况。行政诉讼法规定的共同管辖情况有两种。首先是行政复议决定改变原具体行政行为的案件,行政复议机关和原行政机关所在地的人民法院都有权管辖。其次是采取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强制措施案件,被告所在地的法院与原告户籍地、住所地、被限制人身自由地的法院都有权管辖。同时,对于基于同一事实既对人身又对财产实施行政处罚或采取行政强制措施的案件,原告可以选择被告所在地或原告所在地的法院进行起诉,受诉人民法院可以一并管辖。另外,临界不动产案件可以由有关行政区域的人民法院共同管辖。以上是行政诉讼管辖的划分及适用情况,根据不同的案件性质和特殊因素,确定合适的管辖法院,以保证诉讼的顺利进行和公正审理。
延伸阅读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确定行政诉讼地域管辖权的原则
确定行政诉讼地域管辖权的原则。包括行政主体独占行使管辖权、便利行使管辖权和有效行使管辖权的原则。同时,也阐述了确定行政诉讼级别管辖的原则,县、市级行政主体处理行政事务为主,省级以上行政主体进行业务政策领导,并存在例外情形应以法律、法规为准。
-
一、不予受理裁定书适用情形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中不予受理裁定书的适用情形和相关法律规定。人民法院在特定情形下会作出不予受理的裁定,如案件属于行政诉讼范围、有书面仲裁协议、应由其他机关处理、不属于本院管辖、对已生效判决等起诉等。同时,法律规定保障当事人的起诉权利,不符合
-
行政诉讼中的管辖权选择
行政诉讼中的管辖权选择问题。在涉及多个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时,原告可根据行政诉讼法规定选择其中一个提起诉讼。同时,最先收到诉状的人民法院具有管辖权。在特定情况下,受诉人民法院可一并管辖多个行政行为。当共同管辖发生争议时,可进行协商或指定管辖。确保行政诉
-
行政诉讼管辖权转移的程序
行政诉讼管辖权转移的程序,包括管辖权转移的定义、条件、三种情况,以及行政诉讼管辖的原则和适用规定。管辖权的转移是根据上级人民法院的决定或同意,将案件管辖权上下级转移的一种制度。一般遵循“原告就被告”原则,但也有特殊地域管辖的情况。同时,复议机关改变原
-
行政诉讼管辖制度的意义与功能
-
法律咨询:行政受害人如何要求赔偿的咨询
-
案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