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诉讼是指公民通过法律途径状告政府机关的一种诉讼形式。然而,民告官这一过程常常被形容为“以卵击石”,可见其困难之大。这种困难主要源于地方保护,包括行政机关的干涉和地方法院的偏袒,这些因素都制约了行政案件的公正审理。
为了确保案件的公正审理和摆脱地方干扰,《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十四条第三款规定了设区的市辖区内重大、复杂的案件由中级人民法院管辖。《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行政案件管辖若干问题的规定》进一步明确规定,被告为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的案件应当由中级人民法院管辖。
由于高级人民法院属于省级司法机关,相对来说受到地方政府的干扰较少。行政诉讼法和最高法院的规定将被告为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的案件一审设定到中级人民法院,二审设定到高级人民法院,为解决行政诉讼司法不公等问题提供了保障,并增强了公众对行政诉讼的信心。
然而,在实际实施中,各地中级人民法院经常将原本属于自己管辖的一审行政案件指定到基层法院审理。这是因为行政诉讼法规定,上级人民法院也可以将自己管辖的第一审行政案件移交下级人民法院审判。
中级人民法院认为将本应由自己管辖的行政案件指定给基层法院是有法律依据的。在这种情况下,即使当事人提出抗议也没有作用,因为在地方法院办事时,除非法律明确禁止,否则很难采纳原告的意见。
然而,对于被告为县级政府的行政案件,即使指定到其他县审理,公众很难接受。因为案件的二审仍属于中级人民法院,中级法院与县政府、县法院有较紧密的联系,很难摆脱地方保护的干涉。
以河北省秦皇岛市抚宁县南街第二村民小组起诉抚宁县人民政府土地权属争议处理决定为例,一审时秦皇岛中级人民法院迟迟不肯判决,7个月后才作出维持原决的判决。第二村民小组不服并向河北省高级人民法院上诉,省高级法院裁定撤销一审判决,并发回重审。然后秦皇岛中级人民法院建议抚宁县政府撤销争议行政行为,抚宁县政府撤销决定后,秦皇岛中级法院要求村民小组撤诉,否则驳回起诉。村民小组提出抗议并提供法律依据要求判决,但秦皇岛中级法院再次判决驳回诉讼请求。村民小组不服并上诉至省高级人民法院,最终省高级法院判决撤销一审判决,确认抚宁县政府的决定违法。
这个案例表明了中级人民法院对于县级政府的偏袒程度之严重。如果在秦皇岛中级人民法院审理,这个案件不可能得到公正的审理,判决结果也难以得到公众的信服。然而,在现实中,大量行政案件被限制在各个市中级法院的控制范围内,甚至某些省份要求行政案件再审也必须到原审法院申请,这实际上限制了公众选择向高级人民法院上诉的权利,加剧了地方保护问题的严重性。
在我看来,对于普通的行政案件,如果当事人认为不宜在本县、区基层法院审理,可以向中级人民法院起诉,并由中级人民法院指定其他区县进行审理,这符合公平正义的精神。然而,最高人民法院为保障司法公正而特别要求中级人民法院管辖的状告县级政府的案件再指定到基层法院审理,违背了法律的精神。行政诉讼法关于指定管辖问题的规定导致部分法院滥用指定权,限制当事人向高级人民法院上诉的问题凸显。因此,行政诉讼法应当对指定管辖问题进行限制,并设立必要的条件,以避免滥用指定管辖权力的问题。
行政诉讼中的管辖权选择问题。在涉及多个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时,原告可根据行政诉讼法规定选择其中一个提起诉讼。同时,最先收到诉状的人民法院具有管辖权。在特定情况下,受诉人民法院可一并管辖多个行政行为。当共同管辖发生争议时,可进行协商或指定管辖。确保行政诉
管辖权转移的基本概念和条件,包括制度定义、四个条件以及三种情况。该制度主要针对行政诉讼中的管辖权转移,明确了上级人民法院可以指定下级法院审理或自行审理的情形。修改后的《行政诉讼法》取消了从上级法院转移到下级法院的规定,体现了行政诉讼管辖权转移的特殊性
行政诉讼中的裁定管辖,包括移送管辖、指定管辖和管辖权的转移。文章详细解释了这些管辖方式的概念、应用场景和相关原则,如便于当事人参加诉讼、有利于法院审理和保障公正等。若对行政诉讼管辖有疑问,有在线律师提供咨询。
王先生在入住宾馆时因被警方列为重点监控对象而引发的误会和困扰。王先生因身份信息显示是刑满释放人员,被警方传唤至派出所进行信息采集备案。然而,他坚称自己从未受过任何处理,也不清楚为何会有这样的记录。王先生为澄清自己的身份,不得不奔波于两地派出所之间,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