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院对行政诉讼的管辖有哪些规定?
时间:2024-08-22 浏览:13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公民提起行政诉讼的要求及管辖权
起诉状的要求
公民要提起行政诉讼,应按照人民法院要求提交起诉状。起诉状应包括以下内容:
- 原告的姓名、性别、年龄、民族、籍贯、职业、住址等个人信息;
- 被告的名称、法定代表人、职务、地址、电话、邮编等相关信息;
- 明确所指控的根据,包括事实错误、法律错误、程序形式缺陷、越权、滥用权力等;
- 诉讼请求,包括撤销或变更行政决定、恢复原状、赔偿损失等。
管辖权的确定
在确定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时,需根据《行政诉讼法》的规定:
高级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法院的管辖范围
高级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法院管辖本辖区内重大复杂的第一审行政案件。
中级人民法院的管辖范围
中级人民法院管辖以下案件:
- 对确认发明专利权、海关处理的案件;
- 对国务院各部门或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所作的具体行政行为提起诉讼的案件;
- 本辖区内重大、复杂的案件。
基层人民法院的管辖范围
除了以上两种情况外,一般行政案件要到基层人民法院起诉。
地域管辖规定
根据《行政诉讼法》的地域管辖规定:
- 行政案件由最初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经复议,复议机关改变原具体行政行为的,也可以由复议机关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
- 对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强制措施不服提起的诉讼由被告所在地或者原告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
- 因不动产提起的行政诉讼,由不动产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
- 两个以上人民法院都有管辖权的案件,原告可以选择其中一个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原告向两个以上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由最先收到起诉状的人民法院管辖。
延伸阅读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行政案件的指定管辖及其条件
行政案件的指定管辖及其条件。指定管辖发生在两个以上行政机关对行政处罚管辖问题存在纠纷或者因特殊情况无法行使管辖权时,由上级机关确定由谁管辖。管辖争议源于行政机关职责不清,社会生活、公共事务的管理交叉,权责不明确。在行政处罚实践中,因法律、法规规定存在
-
一、不予受理裁定书适用情形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中不予受理裁定书的适用情形和相关法律规定。人民法院在特定情形下会作出不予受理的裁定,如案件属于行政诉讼范围、有书面仲裁协议、应由其他机关处理、不属于本院管辖、对已生效判决等起诉等。同时,法律规定保障当事人的起诉权利,不符合
-
行政诉讼管辖制度的意义与功能
行政诉讼管辖制度的意义与功能,包括合理分配审判资源、确保行政案件的公平审理等。同时,阐述了行政诉讼异地交叉管辖的重要性,其能保障人民法院独立行使行政审判权,维护当事人平等参与诉讼的原则和利益。异地交叉管辖还有利于人民法院公正审判行政案件,保障法官独立
-
法律咨询:行政受害人如何要求赔偿的咨询
行政受害人如何要求赔偿的法律咨询。律师指出,受害人应递交申请书并载明相关事项,包括个人或组织的基本信息、具体要求、事实根据和理由等。同时,提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中关于案件管辖的规定,包括基层法院、中级法院、高级法院以及最高院的管辖范围,并
-
行政案件的指定管辖
-
案情简介
-
行政诉讼证据中的书证是否可以单独作为定案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