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审判权是一种对行政权力进行制约的法治架构,许多国家采取“司法自我克制”的态度,在司法实践中以合法性审查为原则,不过多干涉行政机关在自由裁量权限内的行为。
司法权是一种被动权力,其行为的法律基础是“不告不理”。此外,如果行政相对人逾期起诉,法院将无法受理。与民法中的时效制度不同,行政诉讼中的起诉时效一旦超过,相对人不仅丧失胜诉权,也同时丧失起诉权。因此,行政审判权本身就是一种有限的权力。
在和解制度下,原告与被告行政机关之间达成互谅互让的协议,并不会消弱行政审判权。从严格意义上说,行政诉讼中司法权的运作不仅仅是追求权力运行的完整流程,更重要的是通过案件的裁断来使双方当事人平复心中的怨愤,从而保证社会秩序的稳定以及行政活动的正常进行。
坚持行政诉讼不适用和解,并不意味着将和解脱离法律的规制。实际上,和解协议违法的情况在现实中并不罕见。然而,这种情况可以通过后续的制度安排,例如对瑕疵和解的补救措施来解决。如果和解协议客观上违法,那么就可能导致无效。然而,认为和解协议不属于当然无效的主要原因是,和解协议在实体效果上是一个新的行政行为,其违法后果应完全按照相应的实体法和程序法规定加以判断。
行政处罚记录的保留与解除时间问题。公安机关保留行政处罚记录是为了核查案件材料和给当事人提供复核参考。这些记录不会被消除,但只在司法机关或律师办理刑事案件时,经过审批后才能提供。同时,文章还介绍了相关的法律依据,如行政处罚法、行政诉讼法和民事诉讼法的相
行政复议的申请条件和程序。包括申请期限、适用范围、市人民政府管辖范围、涉及已立案的人民法院的处理方式、申请要求以及联系方式等。申请人需明确提出复议请求并提供相关事实根据和理由,留下有效的通讯地址和联系方式以便行政复议机关核实情况。复议机关以收到申请并
未经质证的证据在认定案件事实中的地位。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的规定,证据必须经过质证才能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依据,但也有例外情况。如果一方当事人拒绝发表质证意见,法官会根据具体情况决定是否采纳该证据。在实际审判中,也存在不经当庭质证的例外情况,法官会对证据进
教师解聘与教育申诉制度的相关内容。教师解聘规定了教师在特定情形下可以被所在学校等机构解聘或给予行政处分的情形。教育申诉制度则为教师等教育主体提供了获得行政救济的途径,促进教育行政救济制度的完善。如申诉处理不当,申诉人可依法提起行政复议或诉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