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审判权是一种对行政权力进行制约的法治架构,许多国家采取“司法自我克制”的态度,在司法实践中以合法性审查为原则,不过多干涉行政机关在自由裁量权限内的行为。
司法权是一种被动权力,其行为的法律基础是“不告不理”。此外,如果行政相对人逾期起诉,法院将无法受理。与民法中的时效制度不同,行政诉讼中的起诉时效一旦超过,相对人不仅丧失胜诉权,也同时丧失起诉权。因此,行政审判权本身就是一种有限的权力。
在和解制度下,原告与被告行政机关之间达成互谅互让的协议,并不会消弱行政审判权。从严格意义上说,行政诉讼中司法权的运作不仅仅是追求权力运行的完整流程,更重要的是通过案件的裁断来使双方当事人平复心中的怨愤,从而保证社会秩序的稳定以及行政活动的正常进行。
坚持行政诉讼不适用和解,并不意味着将和解脱离法律的规制。实际上,和解协议违法的情况在现实中并不罕见。然而,这种情况可以通过后续的制度安排,例如对瑕疵和解的补救措施来解决。如果和解协议客观上违法,那么就可能导致无效。然而,认为和解协议不属于当然无效的主要原因是,和解协议在实体效果上是一个新的行政行为,其违法后果应完全按照相应的实体法和程序法规定加以判断。
行政诉讼中的证据提交规定、举证责任及庭审程序。被告可在第一审程序中经法院准许补充证据,但不得自行向原告和证人收集证据。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起诉时需提供符合起诉条件的证据材料。行政赔偿诉讼中,原告需提供证据来证明损害事实。庭审是行政诉讼第一审程序中最基
行政诉讼证据的定义、特点以及其在行政诉讼法中的效力和法庭对证据的认定与更正。行政诉讼证据需具备客观性、相关性和合法性,行政诉讼的特点包括事实判断被诉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等。在行政诉讼法中,证据原件的效力有明确的等级规定,法庭在认定证据时需遵循一定的程
行政处罚记录的保留与解除时间问题。公安机关保留行政处罚记录是为了核查案件材料和给当事人提供复核参考。这些记录不会被消除,但只在司法机关或律师办理刑事案件时,经过审批后才能提供。同时,文章还介绍了相关的法律依据,如行政处罚法、行政诉讼法和民事诉讼法的相
行政诉讼中法院调取证据与当事人收集证据的规则。法院可依法调取证据,但需限制权力范围。被告在诉讼过程中不得自行向原告和证人收集证据,但经法院准许可以补充相关证据。规定限制了法院的自由裁量权,确保了行政诉讼的公正和合法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