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行政与行诉 > 行政诉讼法 > 行政诉讼证据 > 行政诉讼证据审查有什么规则

行政诉讼证据审查有什么规则

时间:2025-01-04 浏览:44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132394

庭审过程中的证据审查

根据《行政诉讼法》第31条的规定,人民法院应当在庭审过程中对证据进行审查。为了进一步明确这一原则,《若干解释》第31条第1款规定了“未经法庭质证的证据不能作为人民法院裁判的根据”。这意味着,人民法院对证据的审查必须基于质证的基础。

质证的重要性

质证是指当事人在庭审过程中对法庭出示的证据进行对质和核实的活动。质证不仅是保护诉讼主体的权利,也是诉讼正当程序的重要标志之一。通过当事人双方对证据的相互质疑,可以进行证据的筛选,达到“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目的。此外,质证还客观上防止了法官在证据取舍方面的主观偏见。

因此,当事人双方的质证是法院进行证据审查的基础,也是进一步确认证据效力的必要前提。

全面、客观的审查

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第64条的规定:“人民法院应当按照法定程序全面地、客观地审查核实证据。”这一规定同样适用于行政诉讼。首先,人民法院应当将当事人双方提供的所有证据纳入审查范围,不因证据的种类和来源而偏袒一方。

其次,人民法院在审查证据时应当站在完全客观的立场上,避免先入为主或主观臆断。这意味着法院不应受到个人观点或偏见的影响,而应根据证据本身的客观性和合法性进行审查。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一、证据提交规定

    行政诉讼中的证据提交规定、举证责任及庭审程序。被告可在第一审程序中经法院准许补充证据,但不得自行向原告和证人收集证据。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起诉时需提供符合起诉条件的证据材料。行政赔偿诉讼中,原告需提供证据来证明损害事实。庭审是行政诉讼第一审程序中最基

  • 行政诉讼证据的定义与特点

    行政诉讼证据的定义、特点以及其在行政诉讼法中的效力和法庭对证据的认定与更正。行政诉讼证据需具备客观性、相关性和合法性,行政诉讼的特点包括事实判断被诉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等。在行政诉讼法中,证据原件的效力有明确的等级规定,法庭在认定证据时需遵循一定的程

  • 行政诉讼证据的证明对象与证据能力

    行政诉讼证据的证明对象与证据能力。证明对象主要集中在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是整个证据制度的核心。行政诉讼证据必须具备合法性、客观性和关联性。证据主要来自行政程序,主要由被诉行政主体提供,并必须遵循先取证、后裁决的规则。与刑事诉讼和民事诉讼不同,行政诉

  • 行政诉讼中的认证规则

    行政诉讼中的认证规则,包括认证的概念和作用,行政诉讼证据的特征,以及行政诉讼证据合法性的要求。行政诉讼证据必须具备关联性、合法性和真实性三个特征。证据的合法性要求包括符合法定表现形式和取证方法合法。在具体认定时,需要根据不同证据种类采用不同的认定方法

  • 行政诉讼证据规则通释(下)
  • 行政诉讼证据规则刍议
  • 行政诉讼证据审查有什么规则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