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诉讼证据的时间限制有哪些
时间:2023-12-26 浏览:16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行政诉讼中的证据时间限制
一、证据交换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行政诉讼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二十一条,在案情复杂或证据数量较多的情况下,人民法院可以要求当事人在开庭前向对方出示或交换证据,并将交换情况记录在案。同时,根据第三十七条,当事人可以申请在开庭审理前交换证据。对于证据较多或复杂疑难的案件,人民法院应在答辩期届满后、开庭审理前组织当事人交换证据。交换证据的时间可以由当事人协商一致并经人民法院认可,也可以由人民法院指定。当人民法院组织当事人交换证据时,交换证据之日即为举证期限届满。如果当事人申请延期举证并经人民法院准许,证据交换日期相应顺延。
二、证据补充和调取
在诉讼过程中,当事人有举证责任。如果当事人提供的证据不足,人民法院有权要求补充证据。在特殊情况下,人民法院可以依职权向相关行政机关、组织或公民调取证据。需要由人民法院收集和调查的证据主要包括两类:一是原告或第三人及其诉讼代理人提供了证据线索,但无法自行收集而申请人民法院调取的证据;二是当事人应当提供但无法提供原件或原物的证据。
证据保全
证据保全是指在证据可能灭失或以后难以取得的情况下,人民法院采取措施以保存证据价值的诉讼行为。根据情况,人民法院可以对证据进行保全,主要包括制作笔录、绘图、拍照、录音、录像、提取并保管有关证据等措施。人民法院调查和收集证据的基本方式包括调查询问、调取有关材料、提交鉴定和勘验检查。人民法院可以依职权或根据当事人的申请对证据进行保全,并根据证据的属性采取相应的保全措施。证据保全适用于以下两种情况:一是证据有可能灭失;二是证据以后难以取得。
延伸阅读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一、环境侵权法院取证
环境侵权案件中法院如何认定证据的真实性、合法性与关联性。环境侵权案件的证据收集主体广泛,包括当事人、律师、行政执法机关等。在环境侵权案件中,我国实行“差别待遇”的举证责任原则,原告应收集有关开发建设、排污、污染物浓度和数量等证据,被告应收集不产生、未
-
原始证据与派生证据的区分
民事诉讼、刑事诉讼和行政诉讼中的原始证据与派生证据(传来证据)的区分。原始证据直接来源于案件事实,比派生证据更可靠。法律依据方面,我国三部诉讼法均规定了证据的分类,包括物证、书证等,这些证据必须查证属实才能作为定案根据。
-
纪检委立案后的处理程序
纪检委立案后的处理程序。纪检委在立案后,成立调查组对涉案人员进行调查,收集证据和听取意见。完成调查后,支部大会作出处分决定,涉及行政处分的还需单位行政会议提出意见。复议和上报后,案件将移送审理,最终下发党纪、政纪处分决定。纪检委的主要任务是维护党的章
-
行政申诉的胜诉概率
行政申诉的胜诉概率。文章指出,胜诉概率取决于提供的证据是否充分,以及是否有新证据出现。在良好的司法环境下,若无新证据,原始判决一般不会被撤销。申诉过程中可以请律师提供帮助,律师可代理民事和经济案件。对于非诉讼上的申诉问题,可以通过调解和仲裁解决。申诉
-
轻微伤证据不足的处理方式
-
律师被行政拘留的处罚
-
法院搞错把我纳入失信人怎么赔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