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行政与行诉 > 行政诉讼法 > 行政诉讼证据 > 行政诉讼证据提供规则

行政诉讼证据提供规则

时间:2020-05-25 浏览:7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132614

行政诉讼证据提供规则

(1)法院有权要求当事人提供或者补充证据。

行政诉讼法第34条第1款规定了法院的此项权力,法院若在审理案件时发现当事人没有提供相应的证据来支持其主张,自然有权要求其提供。当然,法院并非一定要等待当事人提供或者补充完证据才能审理案件,因为不能提供证据支持其主张的当事人,只能面对不利的诉讼后果。

(2)被告履行举证责任的最终截止期限为在一审庭审结束前。

行政诉讼法和司法解释并未如此明确地规定,但从司法解释的两个条款中可以作此推论。司法解释第26条第2款规定,“被告应当在收到起诉状副本之日起10日内提交答辩状,并提供作出具体行政行为时的证据、依据;被告不提供或者无正当理由逾期提供的,应当认定该具体行政行为没有证据、依据。”这就意味着,在通常情况下,被告必须在收到起诉状副本之日起10日内履行完提供证据的责任,不提供或者无正当理由逾期提供,都将被法院视为没有证据,法院就可以直接判定具体行政行为违法。确定如此严格的时间限制,理由在于根据行政法治原则,我们可以假定行政机关是在充分、确凿的证据基础上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收到起诉状副本之后,只需进行比较简单的案卷整理和证据移交工作即可。

但是,有的时候,被告可能有正当理由不能按期提供,而只是在法院开庭审理过程中才提供,所以,被告履行举证责任的期限并不一概止于收到起诉状副本之日起的 10日内。更何况,当事人履行其举证责任并不仅仅包括提供证据,更重要的还在于向法院说明有关的证据、并且同对方当事人相互质证(在此意义上,作者更愿意用“证明责任”一词,但因为目前法律都在使用“举证责任”一词,只得随之)。所以,举证责任的履行绝大部分仍然在庭审过程之中。

司法解释第31条第3款规定,“被告在二审过程中向法庭提交在一审过程中没有提交的证据,不能作为二审法院撤销或者变更一审裁判的根据。”由此可以推论,被告必须在一审庭审结束前履行完举证责任,逾期再提交和说明证据,都不再具有任何效力。

(3)在诉讼过程中,专门性问题应当由法定的或指定的鉴定部门予以鉴定。

行政诉讼法第35条规定,“在诉讼过程中,人民法院认为对专门性问题需要鉴定的,应当交由法定鉴定部门鉴定;没有法定鉴定部门的,由人民法院指定的鉴定部门鉴定。”无论是法定鉴定部门还是法院指定的鉴定部门,他们对专门性问题提供的鉴定结论,也是非常重要的证据。根据此项规则,鉴定部门必须履行提供证据的义务。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行政复议的申请条件和程序

    行政复议的申请条件和程序。包括申请期限、适用范围、市人民政府管辖范围、涉及已立案的人民法院的处理方式、申请要求以及联系方式等。申请人需明确提出复议请求并提供相关事实根据和理由,留下有效的通讯地址和联系方式以便行政复议机关核实情况。复议机关以收到申请并

  • 未经质证的证据是否能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依据?

    未经质证的证据在认定案件事实中的地位。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的规定,证据必须经过质证才能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依据,但也有例外情况。如果一方当事人拒绝发表质证意见,法官会根据具体情况决定是否采纳该证据。在实际审判中,也存在不经当庭质证的例外情况,法官会对证据进

  • 教师解聘与教育申诉制度

    教师解聘与教育申诉制度的相关内容。教师解聘规定了教师在特定情形下可以被所在学校等机构解聘或给予行政处分的情形。教育申诉制度则为教师等教育主体提供了获得行政救济的途径,促进教育行政救济制度的完善。如申诉处理不当,申诉人可依法提起行政复议或诉讼。

  • 解读最高人民法院行政诉讼证据规则

    1990年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对行政诉讼证据制度作了开创性的规定。最高人民法院为适应客观形势发展的需要,制定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行政诉讼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这对于改善我国的行政审判环境,完善行政诉讼制度,履行我国加人WTO后司法审查职能,实

  • 行政诉讼证据规则的价值取向
  • 行政诉讼证据质证的规则有哪些
  • 电子邮件是行政诉讼证据中的书证吗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