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在案情复杂或证据数量较多的案件中,法院可要求当事人在开庭前向对方出示或交换证据,并将交换情况记录在卷中。
2. 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个人隐私或其他法律规定的保密证据,在开庭时不得公开质证。
3. 当事人申请调取的证据由申请人在庭审中出示并质证。法院调取的证据由法庭出示,并可说明调取情况并听取当事人意见。
4. 对书证、物证和视听资料进行质证时,当事人应出示原件或原物。但在以下情况下可以出示复制件或复制品:出示原件或原物有困难且经法庭准许,或原件或原物已不存在,可以出示复制件、复制品或其他与原件、原物一致的证据。视听资料应当当庭播放或显示,并由当事人质证。
1. 当事人应围绕证据的关联性、合法性和真实性,质证证据的证明效力。
2. 经法庭准许,当事人及其代理人可以相互发问证据问题,也可向证人、鉴定人或勘验人发问。发问内容应与案件事实有关,不得使用引诱、威胁、侮辱等方式。
3. 凡是知道案件事实的人都有出庭作证的义务。不能正确表达意志的人不能作证。法院可根据申请或职权对证人能否正确表达意志进行审查或交由相关部门鉴定。当事人对证人证言无异议,或证人因年迈体弱、行动不便、路途遥远交通不便、自然灾害或其他不可抗力或意外事件无法出庭时,经法院准许,当事人可提交书面证言。当事人申请证人出庭作证应在举证期限届满前提出,并经法院许可。法院准许证人出庭作证时应在开庭审理前通知证人。法庭可根据具体情况决定是否准许以及是否延期审理当事人要求证人出庭作证的请求。证人出庭作证时应出示身份证件。法庭应告知证人诚实作证的法律义务和作伪证的法律责任。出庭作证的证人不得旁听案件审理。法庭询问证人时,其他证人不得在场,但组织证人对质除外。
行政诉讼法规定:人民法院应当在立案之日起五日内,将起诉状副本发送被告。被告应当在收到起诉状副本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交作出行政行为的证据和所依据的规范性文件,并提出答辩状。第二十五条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作出具体行政行为
为准确认定案件事实,公正、及时地审理行政案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等有关法律规定,结合行政审判实际,制定本规定。第一条根据行政诉讼法第三十二条和第四十三条的规定,被告对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负有举证责任,应当在收到起诉状副本之日起十日内,提供
我国法律规定,开庭前是需要对证据进行交换的。那么行政诉讼法院收到被告提交的证据需要交给原告吗?人民法院组织当事人交换证据的,交换证据之日举证期限届满。但重大、疑难和案情特别复杂的案件,人民法院认为确有必要再次进行证据交换的除外。
⑵行政诉讼被告必须自始至终地承担证明被诉具体行政行为合法的法定举证责任。⑷人民法院在行政诉讼中有收集证据的权力,而无收集证据的义务,其主要任务是审查判断证据。我国《行政诉讼法》第五十三条规定了人民法院裁判行政案件,应当以证据证明的案件事实为依据。第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