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第二十九条规定,如果违法行为在二年内未被发现,将不再给予行政处罚,除非法律另有规定。追诉期限从违法行为发生之日起计算,如果违法行为具有连续或继续状态,追诉期限从行为终止之日起计算。
除了当场做出行政处罚的案件外,一般程序适用于其他情况。
1. 立案:对初步审查符合立案条件的环境违法行为,应在7日内决定是否立案。决定立案的,执法人员首先填写《环境保护行政处罚立案呈批表》,法制机构填写《立案登记表》。
2. 调查取证:执法人员在现场制作《现场调查询问笔录》、《现场笔录》以及其他相关证据。
3. 调查报告:执法人员应在7日内完成调查,并向法制机构提交调查报告和相关证据材料。
4. 审查、决定:法制机构依法审查、核实并提出处理建议,报本部门负责人决定。
5. 事先告知:如果决定处罚,执法人员将制作行政处罚告知书和改正环境违法行为通知书,并在7日内送达;如果属于听证的案件,同时下达听证告知书。
6. 行政处罚决定书:在行政处罚告知书送达7日后,当事人没有异议或异议不成立,法制机构将制作《行政处罚决定书》,经本部门法定代表人签发后,交给执法人员送达并领取罚没票据。
7. 执行:被处罚人应在接到处罚决定之日起15日内或处罚决定的期限内履行。
8. 强制执行:如果《环境保护行政处罚决定书》在送达后90日内,当事人没有在法定期限内履行,本部门法制机构将申请法院进行强制执行。
1. 适用条件:责令停产停业;吊销许可证或执照;较大数额罚款(对法人或其他组织处以1万元以上罚款,对公民处以500元以上的罚款)。
2. 步骤:
① 告知当事人在3日内要求举行听证的权利。
② 当事人决定是否要求听证。
③ 环境保护部门在听证的7日前,告知当事人举行听证的时间和地点。
④ 听证公开举行(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或个人隐私除外)。
⑤ 环境保护部门确定主持人,当事人有权要求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主持人回避。
⑥ 当事人可以亲自参加听证或委托代理人参加。
⑦ 举行听证:调查人提出当事人违反环保法规的事实、证据、依据和处罚建议,当事人进行申辩和质证。
环保案件听证应当制作听证笔录,经当事人审核无误后签名或盖章。听证结束后,继续一般程序中的审查并做出决定的程序。
行政案件的指定管辖及其条件。指定管辖发生在两个以上行政机关对行政处罚管辖问题存在纠纷或者因特殊情况无法行使管辖权时,由上级机关确定由谁管辖。管辖争议源于行政机关职责不清,社会生活、公共事务的管理交叉,权责不明确。在行政处罚实践中,因法律、法规规定存在
行政处罚的定义、特点以及适用程序。行政处罚是行政机关对违反行政法规的个人或组织进行的行政制裁。简易程序适用于轻微处罚,而一般程序则是针对较重或情节复杂的案件。在紧急状态下,行政机关需要根据紧急程度并遵循比例原则决定是否进行听证程序。
行政处罚记录的保留与解除时间问题。公安机关保留行政处罚记录是为了核查案件材料和给当事人提供复核参考。这些记录不会被消除,但只在司法机关或律师办理刑事案件时,经过审批后才能提供。同时,文章还介绍了相关的法律依据,如行政处罚法、行政诉讼法和民事诉讼法的相
工商部门新的消费者投诉受理办法。自3月15日起,工商部门对七种投诉不予受理或终止受理,包括不属于职责范围、超过保质期、已调解、已处理、超过一年权益受侵害及不符合法律法规的投诉。消费者投诉需明确被投诉人信息、投诉请求及事实和理由、联系方式和投诉日期。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