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犯罪对象的不同,贪污与受贿可以进行清楚的界定。如果行为人获取的财物属于他人(包括单位)的财物,则属于受贿;如果行为人获取的财物属于本单位的公共财物(包括本单位管理、使用或运输中的私人财物),则属于贪污。然而,在经济往来中,国家工作人员利用签订、履行合同的职务便利,通过交易对方以各种名义的回扣、手续费等形式给予个人财物时,不能一概认定为受贿行为,而应根据交易的实际情况进行具体分析,判断行为人所获取的财物实际上属于经济往来的对方单位还是行为人单位,并谨慎加以区分,然后准确确定其行为的性质。
在购销活动中,如果购买方行为人收受各种名义的回扣、手续费等,实际上是来源于虚增标的金额,或者卖出方行为人收受各种名义的回扣、手续费,实际上是来源于降低标的金额,那么这些回扣或手续费实质上属于本单位的额外支出或应得利益,实际上侵犯的是本单位的财产权利,因此应特别注意是否属于一种变相的贪污行为。例如,行为人在转卖进口化肥配额指标及进口实物化肥中所收受的巨额款项,虽然从形式上看是通过合同对方以所谓回扣或手续费的名义取得的,但是,行为人收取的这些款项都是其要求合同对方将应付本单位的配额指标及实物化肥转让款中以支付部分现金的方式交给其个人,无证据证明该款项是合同对方给予其个人的贿赂款。
从犯罪对象及后果方面来看,行为人所在单位要么承受不必要的额外开支,要么丧失了可获得的财产利益,实际上遭受财产损失的是本单位,而非交易对方。从行为方式来看,行为人是以欺骗本单位为手段,在本单位不知情或不知真情的情况下,通过要求交易对方支付部分现金的方式,将应当归本单位所得的利润截留后直接据为己有。从行为人的主观故意来看,也是出于贪污的故意而非受贿的故意,即行为人主观上是为了在交易过程中假扮对方之手非法占有本单位的利润,而不是为了通过交易为对方谋取利益,并从交易对方收取回扣、手续费等好处。不仅行为人明知其占有的是本单位的财产而非对方单位的财物,其交易对方也明知相关款项并非从己方财产或可得利益中支付。因此,对行为人利用职务便利,将本应归本单位所有的财产据为己有的行为,依法认定为贪污罪。
撤销行政行为的法律效力,包括撤销判决的适用情形、行政行为撤销的条件和法律结果。具体行政行为因主要证据不足、适用法律错误、违反法定程序、超越职权或滥用职权等情况可撤销。行政行为撤销需满足合法要件缺损和不适当性。撤销后,行政行为自撤销之日起失去法律效力,
贪污受贿罪涉案款全交是否能减刑的问题。根据相关法律规定,犯罪嫌疑人如能全部上交赃款,可以依法获得减刑。但减刑幅度需视犯罪情节而定。若犯罪情节特别严重,可能判处死刑,但如有自首、退赃等情节,可判处死刑缓期执行。此外,文章还介绍了贪污罪既遂和未遂的认定标
贪污受贿两罪在特定条件下可判缓刑的可能性。根据《刑法》的规定,符合犯罪情节较轻、有悔罪表现、没有再犯罪危险等条件时可以判缓刑。同时,文章还详细阐述了贪污罪的处罚根据情节轻重的不同分为几种情况,并对于多次贪污和特定情形下的处理进行了说明。
工商部门新的消费者投诉受理办法。自3月15日起,工商部门对七种投诉不予受理或终止受理,包括不属于职责范围、超过保质期、已调解、已处理、超过一年权益受侵害及不符合法律法规的投诉。消费者投诉需明确被投诉人信息、投诉请求及事实和理由、联系方式和投诉日期。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