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起诉状是指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向人民法院递交的一种行政诉讼文书,用于请求人民法院对涉及行政机关或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具体行为的合法性进行裁决,以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撰写行政起诉状是根据《行政诉讼法》赋予公民的权力之一。当原告的合法权益受到国家行政机关或其工作人员具体行政行为的侵犯时,为了维护自身权益,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对于受理行政诉讼的人民法院来说,行政起诉状是引发行政诉讼程序的依据,同时也成为审判结论的重要依据。
行政起诉状引发争议的对象仅限于国家行政机关或其工作人员的具体行政行为,其他事项不能成为行政诉讼的起因。
起诉人,即原告,专指受到国家行政机关或其工作人员具体行政行为侵害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被告的国家行政机关无权提起起诉。
行政诉讼的起诉有两种程序:一种是先申请行政复议,对复议决定不服才向人民法院起诉;另一种是原告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行政诉讼的地域管辖标准,包括一般地域管辖和特殊地域管辖。一般地域管辖以最初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所在地为基准确定管辖法院。特殊地域管辖则包括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强制措施由被告所在地或原告所在地法院管辖,以及因不动产提起的行政诉讼由不动产所在地法院管
行政起诉状的含义和功能。行政起诉状是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针对行政机关或其工作人员的具体行为向人民法院递交的行政诉讼文书,目的是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行政起诉状具有引发行政诉讼程序和作为审判结论重要依据的功能。其特点包括起因单一性、起诉权专属性及起诉程
行政诉讼法规定:人民法院应当在立案之日起五日内,将起诉状副本发送被告。被告应当在收到起诉状副本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交作出行政行为的证据和所依据的规范性文件,并提出答辩状。第二十五条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作出具体行政行为
复议机关逾期不作决定的,申请人可以在复议期满之日起15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责令限期拆除处罚决定不服的,提起行政诉讼的时限为自收到《行政处罚决定书》之日起15日内,诉讼机关为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被告应当在收到起诉状副本之日起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