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行政与行诉 > 行政诉讼法 > 行政诉讼法律法规 > 行政主体与相关概念有什么区别

行政主体与相关概念有什么区别

时间:2023-10-10 浏览:51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133204

行政主体与行政法主体

行政主体与行政法主体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行政法主体是指受行政法调整和支配的组织和个人,而行政主体是行政法主体的一部分。行政主体只包括组织,不包括个人,而行政法主体则包括一定的个人。

行政主体与行政组织

要理解行政主体与行政组织之间的关系,首先需要了解行政组织与行政机关之间的关系。行政组织是一个综合概念,包括行政机关和行政机构。因此,我们可以将行政主体与行政组织之间的关系类比为行政法主体与行政组织之间的关系。

行政主体与行为主体

行为主体是指直接、具体实施行政行为的组织或个人,虽然在法律上没有明确的名义。例如,当行政机关委托社会团体行使职权时,社会团体就是行为主体。与行政机关相比,公务员属于行为主体,而不是行政主体。

行政主体与公法人

公法人是英国行政法中一个引人注目的概念。初学者往往难以区分公法人和行政主体之间的差异。公法人主要指享有一定独立性和法律人格,并从事特定公共事务的行政机构。在英国行政法中,这类机构有时被称为半自治的国家行政组织或半自治的非政府组织。公法人具有三个特征:1. 具有独立的法人人格;2. 在全国或一定地区内执行法律或特许状所规定的某种公共事务;3. 对一般行政机关保持一定程度的独立,但仍然保持一定程度的联系。

此外,在日本的行政法和法国的公务法中,行政法人和公务法人也属于行政主体的范围。然而,它们不能等同于行政主体本身,而只是行政主体的一部分。在中国的行政法学中,目前还没有“行政法人”、“公法人”和“公务法人”等概念。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证据交换的时间安排

    我国民事诉讼和行政诉讼中证据交换的时间安排。证据交换时间通常在答辩期届满后、开庭审理前,可由当事人协商、人民法院指定或延期举证。在行政诉讼中,被告需在收到起诉状副本之日起10日内提供证据。证据交换时间的灵活性允许人民法院根据案情和证据数量组织当事人在

  • 行政诉讼的管辖及其特征

    行政诉讼管辖的相关内容及其特征。行政诉讼管辖涉及人民法院在受理第一审行政案件时的权限分工,具有专门法院不受理行政案件的特征。管辖包括级别管辖与区域管辖、法定管辖与裁定管辖以及共同管辖与单一管辖。研究这些分类有助于了解行政诉讼管辖的相关概念,更好地解决

  • 行政法基本原则的两种来源

    行政法基本原则的两种来源,包括国家立法性和政策性文件的规定以及行政法学理论的阐述。同时,文章还介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中关于行政法诉讼的相关规定,包括复议和起诉的程序、条件和法律规定等。这些来源和相关法律知识的阐述对于公民了解和参与行政诉讼

  • 宪法修改的提案主体及历史发展

    宪法修改的提案主体及其历史发展,包括宪法的全面修改和部分修改。文章介绍了撤职案的提出和审议,以及适用于不同情况的法律法规的适用原则。此外,还详述了民族自治地方财政的监督权,包括财政收入的自主安排和使用、财政预算支出等方面的内容。公民享有的监督权也作为

  • 校园侵权责任的赔偿责任归属问题
  • 行政复议调解的概念和特征是什么
  • 行政诉讼证据的概念是什么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