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委托是指行政机关根据法律规定,在其职权范围内将行政职权或行政事项委托给非国家机关的组织。受委托组织以行政机关的名义实施管理行为和行使职权,并由行政机关承担法律责任。
行政机关是具备行使行政职能和其他国家职能的组织,而受委托的组织既不是行政机关,也不是其他国家机关,其基本职能是从事其他非国家职能性质的活动。
受委托组织只能根据行政机关的委托行使一定的行政职能,而不能行使一般的行政职能。所谓“一定的行政职能”是指行政机关委托其行使的,并且依据法理是行政机关可以委托其他组织行使的某种行政职能。
受委托组织行使一定的行政职能是基于行政机关的委托,而非基于法律、法规的授权。因此,其行使职能是以该行政机关的名义而不是以受委托组织自己的名义进行。由此,其行为对外的法律责任也不是由其本身承担,而是由行政机关承担。
我国民事诉讼和行政诉讼中证据交换的时间安排。证据交换时间通常在答辩期届满后、开庭审理前,可由当事人协商、人民法院指定或延期举证。在行政诉讼中,被告需在收到起诉状副本之日起10日内提供证据。证据交换时间的灵活性允许人民法院根据案情和证据数量组织当事人在
行政法基本原则的两种来源,包括国家立法性和政策性文件的规定以及行政法学理论的阐述。同时,文章还介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中关于行政法诉讼的相关规定,包括复议和起诉的程序、条件和法律规定等。这些来源和相关法律知识的阐述对于公民了解和参与行政诉讼
宪法修改的提案主体及其历史发展,包括宪法的全面修改和部分修改。文章介绍了撤职案的提出和审议,以及适用于不同情况的法律法规的适用原则。此外,还详述了民族自治地方财政的监督权,包括财政收入的自主安排和使用、财政预算支出等方面的内容。公民享有的监督权也作为
国务院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可以决定一个行政机关行使有关行政机关的行政处罚权。委托行政机关对受委托的组织实施行政处罚的行为应当负责监督,并对该行为的后果承担法律责任。创设权方面,只能创设一定数额的罚款和警告的处罚;规定权方面,国务院部门规章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