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具体行政行为证据确凿,适用法律、法规正确,符合法定程序的,判决维持。
(二) 具体行政行为存在以下情形之一的,判决撤销或部分撤销,并可以判决被告重新作出具体行政行为:
1. 主要证据不足;
2. 适用法律、法规错误;
3. 违反法定程序;
4. 超越职权;
5. 滥用职权。
(三) 被告不履行或拖延履行法定职责的,判决其在一定期限内履行。
(四) 行政处罚显失公正的,可以判决变更。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五十五条规定,人民法院判决被告重新作出具体行政行为时,被告不得以同一事实和理由作出与原具体行政行为基本相同的具体行政行为。此外,《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还规定了人民法院在审理行政案件中对行政机关主管人员、直接责任人员违反政纪的处理,以及对有犯罪行为的处理。同时,人民法院在审理行政案件时应当在立案之日起三个月内作出第一审判决,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由高级人民法院批准。当事人对人民法院第一审判决不服可以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人民法院应当在收到上诉状之日起两个月内作出终审判决,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由高级人民法院批准。当事人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认为确有错误的,可以向原审人民法院或上一级人民法院提出申诉,但判决、裁定不停止执行。人民法院院长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发现违反法律、法规规定需要再审的,应当提交审判委员会决定是否再审。上级人民法院对下级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发现违反法律、法规规定的,有权提审或指令下级人民法院再审。人民检察院对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发现违反法律、法规规定的,有权按照审判监督程序提出抗诉。二审维持原判的判决书的制作及生效过程,介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中关于二审案件的处理方式,包括维持原判、改判、撤销原判并发回重审等情况。同时,文章还阐述了民事诉讼时效延长的条件和适用情况。
当事人未收到法院判决书时的处理方法。当事人可以联系法院查询判决书情况,根据宣判方式确认判决书发送时间,并行使上诉权利。对于离婚判决,当事人需遵守法院规定,不得在判决生效前另行结婚。
合同纠纷判决书的出具时间。根据不同审理程序,判决书出具的时间也不同。适用简易程序审理的案件,判决书应在三个月内出具;采用普通程序审理的案件,判决书应在六个月内出具。如有特殊情况需延长,需经法院批准。
听证程序及相关规定的内容。包括提出听证要求的时间限制、通知当事人的时间和地点、听证的公开性、听证主持人的指定和回避制度、听证参加人的规定以及听证程序的具体流程。听证笔录是行政机关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依据之一,也是当事人提起行政诉讼的证据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