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是如何的
时间:2025-01-23 浏览:24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问题
行政诉讼受案范围的重要性
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是行政诉讼与其他诉讼的重要区别之一。行政诉讼并不接受所有行政争议的案件,只有当行政争议符合法律规定的受案范围时,行政相对人才有权提起行政诉讼。因此,行政诉讼受案范围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行政诉讼范围问题的研究
我国对行政诉讼范围问题的研究自行政诉讼法起草时就受到立法和理论部门的高度关注。虽然我国《行政诉讼法》在一章中试图界定受案范围,但立法者认为,这只是法律迁就现实的表现,是行政诉讼制度初步建立阶段的历史现象。随着我国法制建设的发展、行政诉讼理论研究的深入和司法实践经验的积累,特别是法治原则的确立,我国现行行政诉讼受案范围存在的问题越来越凸显,引发了学术争论,并呈现升温的趋势。
行政诉讼受案范围的含义
行政诉讼受案范围是指人民法院受理行政诉讼案件的范围。这一范围决定了司法机关对行政主体行为的监督范围,决定了受到行政主体侵害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诉讼的范围,也决定了行政终局裁决权的范围。
行政诉讼受案范围的具体情况
行政诉讼受案范围包括以下情况:(一) 不服拘留、罚款、吊销许可证和执照、责令停产停业、没收财物等行政处罚的行政相对人可以提起行政诉讼;(二) 不服限制人身自由或对财产的查封、扣押、冻结等行政强制措施的行政相对人可以提起行政诉讼;(三) 认为行政机关侵犯法律规定的经营自主权的行政相对人可以提起行政诉讼;(四) 认为符合法定条件申请行政机关颁发许可证和执照,但行政机关拒绝颁发或不予答复的行政相对人可以提起行政诉讼;(五) 申请行政机关履行保护人身权、财产权的法定职责,但行政机关拒绝履行或不予答复的行政相对人可以提起行政诉讼;(六) 认为行政机关没有依法发给抚恤金的行政相对人可以提起行政诉讼;(七) 认为行政机关违法要求履行义务的行政相对人可以提起行政诉讼;(八) 认为行政机关侵犯其人身权、财产权的行政相对人可以提起行政诉讼。除上述规定外,人民法院还受理法律、法规规定可以提起诉讼的其他行政案件。
延伸阅读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证据交换的时间安排
我国民事诉讼和行政诉讼中证据交换的时间安排。证据交换时间通常在答辩期届满后、开庭审理前,可由当事人协商、人民法院指定或延期举证。在行政诉讼中,被告需在收到起诉状副本之日起10日内提供证据。证据交换时间的灵活性允许人民法院根据案情和证据数量组织当事人在
-
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
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包括行政处罚、行政强制措施和行政强制执行、行政许可决定、自然资源所有权或使用权决定、征收征用及其补偿决定、行政机关未履行法定职责、侵犯经营自主权或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滥用行政权力排除或限制竞争以及违法集资摊派费用或违法要求履行其他
-
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的区别
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的五大区别。首先,受理机关不同,行政复议由行政机关受理,而行政诉讼由法院受理。其次,解决争议的性质和适用的程序也不同。此外,审查强度和受理范围也存在差异,行政复议的受案范围更广,可以审查规范性文件。最后,两者在公正性和成本方面也有不
-
行政法基本原则的两种来源
行政法基本原则的两种来源,包括国家立法性和政策性文件的规定以及行政法学理论的阐述。同时,文章还介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中关于行政法诉讼的相关规定,包括复议和起诉的程序、条件和法律规定等。这些来源和相关法律知识的阐述对于公民了解和参与行政诉讼
-
宪法修改的提案主体及历史发展
-
行政诉讼管辖的法律特征
-
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是如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