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35条的规定,卫生行政部门应当依照本条例和有关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的规定,对发生医疗事故的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作出行政处理。这就是医疗事故的行政法律责任。该条例中所述的行政处理包括行政处罚或行政处分。
(一行政处罚的措施
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55条的规定,对于发生医疗事故的医疗机构,卫生行政部门可以根据情节轻重,依法给予警告、罚款、停业整顿直至吊销《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行政处罚。对发生医疗事故的医务人员,卫生行政部门可以根据情节轻重,依法给予警告、暂停6个月以上1年以下执业活动的行政处罚,情节严重的,给予吊销执业证书的行政处罚。
(二)行政处罚的概念和特征
行政处罚是由行政机关对实施违法行为的直接责任人作出的具有惩罚性的行政行为。行政处罚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1、行政处罚是一种具体行政行为。这种行为使得相对人处于不利的法律地位,如影响相对人的声誉等。
2、行政处罚的主体是行政机关及其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具体到医疗事故中,处罚主体即为卫生行政部门。
3、行政处罚的对象是实施了违反行政法规规范行为的相对人,包括所有的公民和组织。具体到医疗事故中,是指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
(三)行政处分
行政处分亦属于承担行政责任的一种方式,其是指由国家行政机关或者其他组织依照行政隶属关系,对违法失职的国家公务员或者所属人员所实施的惩戒措施,包括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以及开除。卫生行政部门应根据医疗事故等级、医方的责任程度等作出对医疗机构或医务人员予以行政处分的决定。
医疗事故的定义、分类以及责任程度分级。医疗事故是由于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违反相关法规和规范,过失造成患者人身损害的事故。根据对患者造成的损害程度,医疗事故分为四级,包括一级医疗事故造成的死亡和重度残疾,二级医疗事故造成的中度残疾和器官组织
医疗事故伤残鉴定等级的详细划分。从一级到三级医疗事故分别阐述了不同等级造成的伤残程度和功能损失情况,同时列举了一些特定情形下的伤残鉴定等级及具体表现。不同等级的医疗事故对患者造成的伤害程度不同,从死亡、器官缺失到轻微功能障碍均有涵盖。
医疗事故是这几年导致医患关系最为紧张的原因之一,医疗事故顾名思义就是指在医疗诊治过程中发生的事故,这种事故很有可能导致病患更加的严重或者死亡的情况。医疗事故的责任人需要承担一定的行政责任,下面大家就跟律图小编一起来看看医疗事故有什么行政责任吧。依照《
对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委员会的鉴定结论不服的,可以在接到鉴定结论书之日起15日内,向人民法院起诉。综上所述,医疗事故与医疗纠纷一个是行政责任,一个是民事纠纷,医疗事故是在医治过程中过失造成患者人身损害的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