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医疗事故 > 医疗事故鉴定 > 医疗事故鉴定程序 > 我国法律规定什么情况下才能静脉输液

我国法律规定什么情况下才能静脉输液

时间:2024-12-23 浏览:38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133879

医院使用药物的原则及输液的适用情况

合理用药原则

根据世卫组织的建议,医院应遵循“能口服就不注射,能肌肉注射的就不静脉注射”的用药原则,以合理用药为目标。只有在出现比较严重和紧急的情况下才需要考虑输液治疗。

需要输液的情况

以下情况下,医院可考虑使用输液治疗:

1. 严重的细菌感染:如化脓性扁桃体炎、中耳炎、肺炎、脑膜炎、猩红热、阑尾炎等。

2. 严重脱水:当孩子出现肠胃不适、严重腹泻和呕吐,并且无法摄入足够的液体时,为了避免严重脱水,可能需要通过输液来补充体液。

3. 哮喘发作:宝宝哮喘发作情况紧急,如果不及时用药,可能会导致窒息。此时,可能需要立即向身体内注射一些平喘的药物。

4. 紧急疾病:如喉炎,该疾病发病急,需要尽快向身体内输送抗生素或激素类药物,以避免情况恶化。

5. 严重皮肤过敏:严重的皮肤过敏会导致全身奇痒,患者感到非常难受。在这种情况下,输液可以立即缓解症状。

6. 抢救紧急状况:当患者昏迷或伤情严重,无法口服药物时,医院会在入院时为患者插上输液针头,以便注射药物或提供营养。

一般不需要输液的情况

以下情况下,一般不需要使用输液治疗:

1. 病毒性感冒和细菌性感冒:一般情况下,这些感冒类型不需要输液治疗。患者应按时服用药物,多喝水,多休息,并随时监测体温。

2. 上呼吸道感染:对于病程在3天以内、体温低于38度且精神状态良好的患者,一般不需要输液治疗。

3. 小儿腹泻病:对于轻度脱水的患儿,可以口服补液治疗。

4. 毛细支气管炎:对于轻度喘息的患者,一般不需要使用输液治疗。

5. 手足口病或疱疹咽峡炎:对于无发热、精神状态良好且气血不高的患者,一般不需要输液治疗。

通过明确医院使用药物的原则以及输液的适用情况,可以更好地指导医务人员在治疗过程中做出合理的决策,提高医疗质量和患者的满意度。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医疗事故刑事责任的含义

    医疗事故的刑事责任,指医疗人员在医疗事故构成犯罪情况下应承担的法律责任。刑事责任严厉,包括剥夺财产权、政治权利及人身自由等。犯罪主体分为自然人主体和法人主体,法人主体主要指企业或组织。在医疗事故中,医务人员和医疗机构可能会承担刑事责任。根据《刑法》规

  • 医疗事故鉴定办理时限

    医疗事故鉴定的办理时限及相关流程。医学会在收到申请后的5个工作日内通知双方当事人提交材料,双方应在10个工作日内提交相关材料。医学会在接到材料后的45个工作日内组织鉴定并出具鉴定书。鉴定流程包括核实身份、宣读纠纷原由、抽签、介绍专家组成员、当事人陈述

  • 修建机场拆迁的法律方式

    修建机场拆迁的三种法律方式:人民政府组织统一拆迁、自行拆迁和委托拆迁。修建机场拆迁属于公益项目,具有强制性。拆迁活动必须符合规划并纳入年度计划,以保障国家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等公共利益的需要。

  • 商标禁用的法律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中关于商标禁用的法律规定。包括与国家标志、外国国家标志、政府间国际组织标志等相同或近似的商标,以及带有民族歧视性、夸大宣传欺骗性、有害于社会主义道德风尚等不良影响的商标都被禁止使用。商标禁用的理论基础在于不得损害社会公共秩序和良好

  • 我国破产法律制度发展情况
  • 担保人的作用及担保范围
  • 行政复议和解的法律规定和要求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