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理医疗事故鉴定注意事项
时间:2025-01-23 浏览:7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办理医疗事故鉴定的注意事项
一、医疗事故鉴定的申报和委托
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规定,卫生行政部门在接到医疗机构关于重大医疗过失行为的报告或者医疗事故争议当事人要求处理医疗事故争议的申报后,对于需要进行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情况,应当将其交由负责医学会组织鉴定。对于医患双方协商解决医疗事故争议,并且需要进行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情况,应由双方当事人共同委托负责医学会组织鉴定。
二、鉴定材料的内容
鉴定材料应包括以下内容:1. 医疗机构提交的有关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材料,其中包括住院患者的病例记录、死亡病例讨论记录、疑难病例讨论记录、会诊意见、上级医师查房记录等病例资料的原件;2. 住院患者的住院志、体温单、医嘱单、化验单(检验报告)、医学影像检查资料、特殊检查同意书、手术及麻醉记录单、病理资料、护理记录等资料的原件;3. 封存保留的输液、注射用物品和血液、药物等实物,或者依法具有检验资格的检验机构对这些物品、实物做出的检验报告;4. 与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有关的其他材料。此外,对于在医疗机构建有病历档案的门诊和急诊患者,其病历资料由医疗机构提供;对于没有在医疗机构建有病历档案的患者,则由患者提供相应的病历资料。
以上是办理医疗事故鉴定时需要注意的事项,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规定,卫生行政部门应当根据具体情况,将需要进行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案件交由负责医学会组织鉴定。同时,鉴定材料应包括医疗机构提交的相关材料以及与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有关的其他材料。对于在医疗机构建有病历档案的患者,病历资料由医疗机构提供;对于没有建有病历档案的患者,则由患者提供相应的病历资料。
延伸阅读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再次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申请书
一次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再次申请过程。申请人对先前鉴定的”诊治概要”、”分析意见”和”结论”表示不服,并详细列举了对鉴定结果的不同看法和依据。申请人认为鉴定结果不符合事实、不科学、不公正,特别是在医疗过程的常规遵守和告知义务履行方面存在问题。因此,申请
-
医疗事故赔偿案件的法律程序
医疗事故赔偿案件的法律程序。首先进行医疗鉴定获得证据,划分责任;接着确认事故等级,由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提出处理意见;最后强调了申请时效的重要性,当事人应及时提出处理申请,否则法律不予保护。
-
医疗纠纷解决程序
医疗纠纷的解决程序。首先,医患双方应协商一致并申请鉴定,可向市医学会或医疗行政部门提交申请。医学会受理鉴定委托后要求提交相关材料并交纳费用。随后,医学会从专家名录中选择专家组成鉴定组,并举行鉴定会听取双方陈述及提问环节。最终,专家讨论并出具鉴定报告。
-
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不服的处理程序
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不服的处理程序。患者若对首次鉴定结论不满,可提交再次鉴定申请至医疗机构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需满足一定条件并提交相关材料。同时,当事人对人民法院委托的鉴定部门所做出的鉴定结论有异议时,也可申请重新鉴定,需要提供证据证明存在相关情形。
-
医疗事故诉讼的基本事项
-
医疗事故诉讼时效的法律规定
-
医疗过失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