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责任是指民事法律主体违反民事义务所应承担的法律后果。为了保护公民和法人的民事权利,民法通过赋予民事主体权利和规定侵权责任来实现这一保护目的。
确定民事责任主体和赔偿义务主体是承担民事法律责任的基础。
在医疗活动中,如果医务人员违反相关法律、规章和规范,过失造成患者人身损害,那么应该由医疗机构还是医务人员承担连带赔偿责任呢?从民法的角度来看,尽管医务人员在医疗行为中体现了个人意志,但要求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负连带责任在理论上是不合理的。
根据《民法通则》第130条的规定,如果两个以上的人共同侵权导致他人受损害,那么他们应该承担连带责任。然而,在医疗事故中,医务人员的过失导致患者受损害,即使医疗机构也存在过错,由于医疗人员和医疗机构是一个民事主体,而不是共同实施侵权行为或一方教唆、帮助另一方实施侵权行为,所以不存在共同侵权的情况,因此医疗机构不可能承担连带责任。
根据《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暂行办法全文》第三十六条的规定,专家鉴定组应该综合分析医疗过失行为在导致医疗事故损害后果中的作用以及患者原有疾病状况等因素,来判定医疗过失行为的责任程度。医疗事故中的医疗过失行为责任程度可以分为完全责任、主要责任、次要责任和轻微责任。
完全责任指医疗事故损害后果完全由医疗过失行为造成;主要责任指医疗事故损害后果主要由医疗过失行为造成,其他因素起次要作用;次要责任指医疗事故损害后果主要由其他因素造成,医疗过失行为起次要作用;轻微责任指医疗事故损害后果绝大部分由其他因素造成,医疗过失行为起轻微作用。
不属于医疗事故的情形及处理办法。包括紧急措施造成不良后果、医疗意外、无过错输血感染、患方原因延误诊疗、试验性诊疗及不可抗力等因素导致的情形不属于医疗事故。对于不属于医疗事故的医疗纠纷,医疗机构不承担赔偿责任,但医院仍可能因其他原因承担赔偿责任。患者及
医疗侵权责任中的追偿权问题。依据《侵权责任法》,因药品、消毒药剂、医疗器械的缺陷造成医疗事故,医疗机构需承担赔偿责任并有权向责任人追偿。此外,《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规定,医疗机构赔偿后,还可以向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生产者等责任主体追偿。追偿权的范围
指医疗事故损害后果完全由医疗过失行为造成。当然,医学会的鉴定结论,不是具体行政行为,不能提起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其结论只是专家证言性质,在人民法院来说仅能起到证据的作用,没有绝对的约束力,如果当事人对鉴定结论之责任认定有争议的,如果合议庭认为有必要,
实践中还存在对等责任:即医、患双方各负担50%。责任程度的不同,对于赔偿数额的影响较大,显不了过错程序与承担责任一致的原则,比原《医疗事故处理办法》确定的只要鉴定为事故不考虑责任程度一律承担100%赔偿的内容较为公正、合情合理。